今年3月,Tinder母公司Match Group以「侵犯專利和商標」為由,控告了全美第三大交友軟體Bumble,接著Bumble反訴Match Group模仿產品功能,並要求賠償4億美元,雙方戰火越燒越旺。
事實上,Bumble的創辦人惠特尼.沃爾芙(Whitney Wolfe Herd )也一手打造Tinder,這些年歷經性騷擾、事業糾紛多重打擊後,淬鍊出對於「交友」這件事截然不同的心得,靠著自己的力量花了4年時間,打造出一款得以撼動Tinder的產品。
與前男友對簿公堂,兩人皆Tinder創辦人
時間回到2012年,當時22歲的沃爾芙是Tinder的共同創辦人,擔任行銷副總裁職務,Tinder共同創辦人之一賈斯汀.馬廷(Justin Mateen)就是她的前男友。2014年時兩人感情生變,沃爾芙控告馬廷,聲稱她在公司遭受性騷擾與性別歧視,馬廷事後在Tinder員工面前多次貶損她的聲譽,甚至稱沃爾芙是「掏金女」,揚言拿掉她共同創辦人的身分。
這起性騷擾官司在當時引起許多關注,讓沃爾芙承受外界許多批評。許多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在網路上發表很多不堪入目的言論,迫使她不得不關閉私人Twitter 帳號。
在感情、事業雙重打擊下,沃爾芙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未來,她想扭轉男性主導的世界,打破科技圈普遍存在的性別差異。她構想打造一款以女性為主的交友軟體,「在這個交友世界裡,我們更關心女性的個人魅力,而不是外表。」
後來她收到一封來自交友軟體Badoo創辦人安德烈.安德烈夫(Andrey Andreev)的信,表示非常喜歡沃爾芙的概念,並願意投資1千萬美元以及分享Badoo多年累積的使用者測試經驗和數據資料。
2014年,交友軟體「Bumble」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沃爾芙的理想是想消除傳統交友平台上那些讓女性不愉快的經驗,軟體必須由女性主動發送訊息,雙方才能溝通,顛覆傳統「男主動、女被動」的約會規則,期待男女雙方的關係一開始就能建立在平等基礎上。
下載量全美第三,估值10億美元
果真這樣的概念打中許多用戶的心,產品推出第一個月就有10萬多次下載量,截至今年6月,Bumble已經擁有約3千萬用戶、250萬付費用戶,直逼Tinder的5千萬用戶,且估值超過10億美元。Bumble花了不到4年的時間,就成為美國成長最快的社交軟體,根據分析公司App Annie的數據,Bumble是去年美國下載量第三大的約會軟體,直逼龍頭Tinder,也讓身為創辦人的沃爾芙擁有2.5億美元的身價。
目前Tinder母公司Match Group估值仍不到30億美元,看著後起之秀步步進逼,心中當然不是滋味。
2017年夏天,Match Group就開出4.5億美元的價格要收購Bumble,沃爾芙斷然回絕;同年秋天又加碼10億美元,不過仍遭到Bumble拒絕。 (相關報導: 誰說網路交友就是要找一夜情?她們創業為10萬女性找到知心姊妹淘!連祖克柏看了都讚賞 | 更多文章 )
收購不成的Match Group惱羞成怒,今年3月控告Bumble侵犯其專利權和濫用知識產權,認為Bumble只不過是用「女性主導」作為行銷手段,而整個產品不過是在Tinder的基礎上打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