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應該是拉丁美洲大國委內瑞拉歷史性的一天。在這一天清晨,最高法院(TSJ)首席法官將宣布總統馬杜洛(Nicolás Maduro)嚴重違憲,反對派推舉、歐美國家支持的臨時總統瓜伊多(Juan Guaidó)才是名正言順的國家領導人。然後,重點來了:國防部長、總統府侍衛長、國家情報局(SEBIN)局長等軍方三巨頭也宣布支持瓜伊多;馬杜洛「有尊嚴地」黯然下台,搭機前往古巴,展開流亡生涯……
後來消息走漏,馬杜洛準備先發制人,於是瓜伊多提前一天發動「起義」,4月30日清晨來到首都卡拉卡斯(Caracas)東部的拉卡洛塔空軍基地(La Carlota)外面,在一群委內瑞拉國民兵(GNB)官兵的簇擁之下,發表演說呼籲全國人民走上街頭示威,宣稱軍方很快就會加入起義的行列,一同推翻「篡位者」馬杜洛。

法官沒出現,將軍不見了,獨裁者還在
然而實際狀況卻是,不僅首席法官莫瑞諾(Maikel Moreno)置身事外,這場博弈中最關鍵的「軍方」始終就只有那幾名國民兵,國防部長帕德利諾(Vladimir Padrino)、總統府侍衛長耶南德茲(Iván Hernandez)、SEBIN局長費古耶拉(Cristopher Figuera)都未到場,帕德利諾與耶南德茲還在推特上發文力挺馬杜洛。
中午,馬杜洛下令安全部隊出動,以催淚瓦斯與橡膠子彈鎮壓示威群眾。早晨與瓜伊多一同宣布起義的另一位反對派領袖羅培茲(Leopoldo López)攜家帶眷到西班牙大使館避難,原本簇擁瓜伊多的國民兵則逃往巴西大使館。傍晚,馬杜洛帶著軍方高層現身,帕德利諾與耶南德茲赫然在列,只有費古耶拉不知去向,據說遭革職後逃往美國。

起義雷聲大雨點小,WHY?
這場「卡拉卡斯起義」與1911年中國的「武昌起義」似乎不謀而合,兩者都是志在推翻現任政權,都是策動軍方棄暗投明,都是事前有規劃但倉促提前舉事。然而後者締造了中華民國,前者卻雷聲大雨點小,讓原本就民窮財盡、政治動亂、國際孤立的委內瑞拉,陷入更複雜的不確定性,甚至面臨美國軍事干預的威脅。
瓜伊多自今年1月23日自任臨時總統以來,已經獲得歐美50多個國家承認,在國內的聲望也居高不下,馬杜洛連他起義失敗後都不敢逮人,但為什麼430這場大張旗鼓的起義仍然虎頭蛇尾?據歐美媒體與專家分析,可能原因有二:

軍方臨陣退縮?設局陷害?
首先,瓜伊多操之過急,犯了兵家大忌,讓有意反正的軍方高層準備不及,裹足不前。此外,羅培茲的現身「搶戲」也橫生枝節,因為如果說馬杜洛是竊盜治國(kleptocracy),委國1000多名將領(比美國還多)就是貪腐共犯。儘管瓜伊多已承諾會給予軍方豁免權、讓軍方在「後馬杜洛」時期繼續扮演重要角色,但羅培茲在這個議題上立場強硬,難以得到軍方高層的信賴。 (相關報導: 委內瑞拉兩個總統之爭》瓜伊多支持者起義撼動不了馬杜洛政權 美國國務卿揚言:我們已經做好軍事干預的準備 | 更多文章 )
第二個可能則是,瓜伊多根本就「中計」。他今年1月登高一呼,舉世矚目,但後繼無力;2月時企圖利用國際人道物資援助議題造勢,還是只能博取媒體版面。馬杜洛有可能授意軍方,透過心懷貳志的費古耶拉與原本被軟禁在家的羅培茲,與瓜伊多陣營虛與委蛇,一方面試圖摸清其底細以及其與美國的聯絡,一方面利用一場失敗的起義重挫其聲勢,讓整個「反馬杜洛」運動無疾而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