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孩子被「體制內教育」馴服,在家自學可以嗎?她公開申請「懶人包」為兒子打造最棒課表

許多傾向讓孩子自學的家長,都有較大的寬容度、對於孩子充滿理解,也對教育有獨立自由的觀點。(圖/取自youtube)

最初下載實驗教育申請書的時候有點傻眼,原來想要自學的話,要寫的東西好多!

除了說明學童為何自學,還要交出師資證明,並附上有計畫的課程內容,甚至要提出每週進度、能力指標⋯⋯我一看到公文型式的表格就自動變傻——天啊這要怎麼填寫呢?

剛好那幾天朋友鄭婉琪(赤皮仔自學團發起人)在臉書上提到填寫自學申請書的事情,我記得她提到申請書型式雖然規格化,但其實好好填寫,可以幫助家長把自學的想法更有系統地歸納出來,對於準備自學有很大的幫助。

「好,我來認真一下。」婉琪的話我有聽進去。

當天晚上時間已晚,為了有清醒的頭腦,我先去洗了個澡,然後泡杯茶在餐桌上仔細地閱讀申請書的內容。

我相信把自學計畫說明清楚絕對是家長負責的態度,我不應該遇到官方文件就心生煩躁,應該發揮一下專長,把這份表格填出創意。

寫申請書以及課程內容討論

「我就把它當成一個案子,花點心思來玩。」心裡生出了這樣的念頭。

婉琪說,這份表格對自學的準備很有幫助,後來我的體驗也是如此。雖然一開始我有點搞不清楚狀況,以為可以把申請書做得天馬行空、創意十足,但遇到真正必須落實的幾個項目(四、五、六),我的天馬根本飛不起來,自爽的創意顯得可笑。

在寫這份計畫書之前,我對兒子的自學只有熱血,只有「我們大概要做什麼」。一遇到申請書表格,我連「一學期有幾週?哪一天開學?哪一天學期結束?」都不知道。至於「要找哪些老師?學習項目的進度?」我腦中只有大概,而且是相當模糊的大概!

鄭婉琪雖是我弟弟的同學,但她長期致力於實驗教育的實踐和發展,算是一位資深優秀的前輩。她給了我幾個提示,我就卯起來做計畫。加上住家附近有另外一位自學家長也是我的臉友,很熱心地留言表示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過去跟她談。我馬上過去找她,參考她自學申請書上的規畫安排,順便參觀一下在家學習的環境。有了這些助力,寫起申請書變得飛快。

在我跟兩位自學前輩討論的過程中,我感到一種同溫層的默契,自學的家長似乎都有好大的寬容度,對於孩子充滿理解,對教育有獨立自由的觀點。不管我告訴她們什麼想法,都可以感到對方試圖理解我的話語,而不會擺出老手的指點姿態,完全沒有「這個不行」、「那個不可以」的框架。我在申請書上隨個人感受寫的一些說明,而且是非常不官方語言的文字,也被稱讚說寫得很好。

(圖/大塊文化提供)
(圖/大塊文化提供)

我並沒有認為自己寫得很好,只幸運地覺得自己遇到了理念相同的家長,我們在各自的家庭裡帶著小孩實踐(或實驗)自由獨立的想法,自學這件事,一點都不孤單。 (相關報導: 讓自己持續成長!超過30個優質線上學習網站平台,你不可錯過的資源總整理 更多文章

回到申請書上要求的項目——「四、實驗教育之學習課程、教學內容」,在設計課程的那幾天,等兒子吃過晚飯之後,我叫他過來一起討論。我問他想學什麼?怎麼學?

「不是要跟學校一樣嗎?」

「你可以想想你最想學什麼呀,我們都把它排進來。」

「國語、數學應該是一定要的吧?」兒子有點猶豫地說。

「好,我也覺得一定要有國語、數學,這兩科要排進去。」我在白紙上寫下科目。

「媽媽,那我英文可不可以學翻譯?」兒子真的有興趣的是語言,尤其英文,他很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