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日本的AKB48等偶像團體,發展出了被命名為「AKB商法」的偶像經濟模式;南韓也大量培訓,進攻全球市場。關注綜藝事業的世人,一方面驚嘆於他們營運手段之全面、把握人欲之周密,一方面也看到了這種商法對人身的宰制、對市道的扭曲。U-ACG網站創辦人梁世佑(RainReader)老師今年多次舉辦講座,仔細講解了「AKB商法」與「Love Live!!」之類結合二次元虛擬偶像、三次元真人團體,以及遊戲、動畫、音樂、在地旅遊等多媒體全方位進擊的宇宙超級霹靂無敵永遠青春總動員吸金大法的由來與現況;解讀、批判韓國偶像經濟的文章,也一直不少有,如最近的〈揭秘韓國音樂公司的洪荒之力〉。
聽過這些講座,看過這些文章,身為一個老派的觀眾、實力派藝人的愛好者、流行歌詞的研究者,我的世界觀是崩潰的,然而我們必須接受現實,學會在這個崩潰的世界裡繼續想辦法活下去。
活下去的辦法之一是吐槽。所以,8月7日,PTT的C_Chat板出現了「台灣學校為什麼不出學園偶像?」這樣一個討論串,我便回了兩帖,修訂如下。
一
問台灣為什麼不出學園偶像,你首先要釐清「偶像」的本質是什麼,她們要靠什麼來撐起她的藝業。
為什麼從玉女明星到學園偶像,都要嚴禁談戀愛?A) 要迎合、維護保守的社會主流價值
B) 要讓觀眾可以投射慾望,維持幻想答案是B,然後我們為了掩飾B,會把它說成A,然後批判的人也集中批判A,對真正的理由B就放水。這種偶像,說白了,就是要一副人人都有機會搞,但是決不能被誰真正搞到的樣子。直到她年老色衰不紅了,才可以取回情欲自主、戀愛自由,或者換句話說,到時候也沒有人在意了,而如果有一個凶宅仍然在意,她就有繼續維持這種形象的義務,只是這時候,支持她不理這義務的人,會多於支持凶宅的人。但對於現役偶像、當紅玉女,情況就相反。
偶像,靠的不是真實的歌藝演藝,而是粉絲的愛。有實力當然好,但就算沒實力,只要有愛,還是有得賺,而且賺得可以比實力派多。RainReader老師前陣子講座就提到:現在日本唱片銷售榜前三十名,已經沒有一片是正常的歌手專輯了,全部都是AKB商法,內附握手券那種。
說難聽點,偶像就是古代那種標榜賣藝不賣身的名妓。不是靠實打實的性交易,也不是靠一兩個大款、牽多幾個潘仔,而是面向公眾來吸金。演藝公司於是要訂立非常多的規範與禁忌,並且多帶她們做一些公益,來緩和這種行為的本質所可能帶給人的厭惡感。這就是可悲的人性與現實,我們就是這樣的人類。你不是?你的影響力(出的錢)不會比那些人大。偶像,顧名思義,就是要作出他人所想要的姿態和行為,而不能有自己的意志;就算有,那也必須是大家所喜歡、所樂見的風格。
欲望仍然存在,你還是愛偶像,那就把這個位子留給虛擬人物,你要加現有的邪教或自己創教都可以。她們絕對不會逸出你的控制,如果有別人要跟你搶,你可以出更多錢、更多本子去搶回來。每個人的手機和電腦裡都可以養這樣一批老婆:她似乎專屬於你,但同時她也屬於別人,別人可以花比較多錢養得比你好,而且說到底這些角色的著作權是那些公司的,不是你的。當然,你可以自己塑造一批角色當你的後宮,但人性就是愛現、愛競爭,想要贏到那些大家都認識的名人,享受勝利獨佔的快感,為此,人類已經把那些公司養到這麼多這麼大了。
如果站在教師的立場,我們大概也不會願意學生走偶像派的路,而不走實力派的路。實力可以用很久,可以吃一輩子,可以自由戀愛,可以抽菸酗酒又參政,不用管別人說三道四,因為實力派的本命,並不建築在隨時浮動的「粉絲的愛」上面,有愛當然好,就算沒有,他也還是他自己。我們自己做人,會想做這樣的人;我們教小孩,當然也會希望他們可以這樣。但現實就是偶像派比較好撈,就像各行各業幾乎都是短視近利損公肥私者當道,這就很尷尬了。解決這個尷尬的方式是什麼呢?就是破壞偶像、玷污偶像。就算是同班同學,也懂得造謠中傷長得比較漂亮又不懂做人的那些人;社會大眾、媒體和閒人,在這方面就更厲害了。偶像有多紅,就有多少人希望看到她失態、失敗、失控,證明她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是一具空殼,證明這種偶像經濟是邪道,滿足我們的正義論、優越感以及嫉妒心。
而台灣大部份的情況,偶像的表現也真的不會好到哪裡去,最近有一位阿喜,因抽菸被拍到而被逼道歉,就是一例。為什麼她不敢坦然做她自己?非不為也,不能也。而指斥那些道德魔人不對的進步知識份子伙伴,心裡也未必真的同情或敬重阿喜小姐。
欲走偶像路線,而混不出「女神」的名堂,僅止於「小模」的藝人,在謠傳中,也頗有一些落到了須走直接路線的那種情況;當聽到這種傳聞的時候,我想,多數人心底的反應,會是高興的:這是誠信的勝利,出來賣就應該要讓人能吃到,不要拿腔作調吊人胃口。少數情況,那個偶像轉型成實力派,確實有了些成就,我們也高興,而且願意光明正大地慶賀她走上了正道。不管怎樣,大家都在這塑造偶像、詆毀偶像的循環中,得到了一個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結論。結論不是結果,結果是為了結論而生,不符合我們欲求的結果,就會被否定。
在這樣相應而生的愛意與惡意之間,如果你還要把偶像之道繼續走下去,那就是更嚴格的控制與自律,像日本韓國那樣搞法。我們搞不起那一套,也不該搞。有妄想想要滿足,交給二次元就好;厲害一點,你花錢去買服務,讓願意賣的人來跟你玩,不要指望活人主動免費來實現你的願望。不要錢的最貴。
二
這些都可以算是大眾向的主流路線流行歌曲,風格不會很難抓,大概都是在講愛情、友情和對生活的態度。你喜歡什麼,寫歌的人就寫什麼,教她們唱給你聽。同時,他們也要顧全社會道德與劇情需要。簡單講:寫這種歌,是一門調和折衷的手藝,和全部操之在我的創作是不同的。於是我們看她們的情歌在唱什麼、怎麼唱,再對照偶像本人,就很有趣了。她們的情歌,不會少的是憧憬愛、呼喚愛、渴望愛、等你來愛。這很普通,每個國家每個時代都有這種情歌;但偏偏,偶像又不被允許真的談戀愛。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韓團啟示錄─聽過「文化科技」嗎?
|
更多文章
)
戀愛的幸運餅乾是AKB48名曲之一。圖/youtube
如果是一般的歌手、明星,唱這種歌,或許是他的真心話,之後他可能真的交到男女朋友,也可能失敗,但至少這言行是一貫的。而偶像就必須保持在這個「等你來愛」的姿態,她是大家的,既然無法滿足每個人,那就只能讓每個人都不滿足。她愈勾動你的「愛」,你愈去買她的票,她就愈不可能、不可以真的得到歌曲裡面所呼喚的愛,而「愛」她的人聽著她這些歌,也更加鞏固著這個「誰也不准吃」的關係。一方面要用性感來吊胃口,一方面又不能真的達陣。雖然說「求之不得」是永恆的主題,但是做到像日本韓國偶像團體這樣的程度,歌詞尺度甚至開到〈禁絕邊境線〉那種幾乎已經不算是暗示的暗示,我直覺就覺得這非常諷刺,但這一切卻又這麼現實這麼合理。當然,並不是你要真的和歌裡唱的一樣才能唱這些歌。就像我們唱悲情歌曲,不一定是真的悲,而可以是經由表演來品味那裡面的情調,過一過癮。「等你來愛」系列的偶像歌曲,渲染的大概也就是一種氛圍。但這「等你來愛」是哪門子的氛圍?
上面不是說歌詞要符合社會道德嗎?性暗示還開這麼兇,肉還賣這麼多?這解釋也很簡單:露肉,露性感,就是她們所在的這個社會的道德。觀眾愛看,觀眾想要,觀眾不願見到她們真的被誰搞到。
以前的社會道德,要求歌星不刻意賣弄性感,要求藝人的談吐與儀表應該怎樣,各種保守的價值觀,從不同方面打壓性感在演藝、愛情中的權重,這是一種箝制,但也有一重保護藝人人格的作用。藝人在這個道德系統裡面,可以比較不淪為可欲之物。後來自由派的價值抬頭,流行歌曲講究張揚個性了,有人想賣弄性感,那也由得他。這種歌西方最多,坦蕩蕩地表露著情慾肉慾,嬉笑怒罵或挑逗,然而這和日韓的搞法有什麼不同呢?一是她們更加積極主動,不只是「等你來愛」,二是,比較不會養出「不能允許女神被誰抱走」的凶宅。她們不是楚楚可憐等著大哥哥你保護拯救的玩物,她們是有自主性的人,即便有些衝動有些傻,即便有些任性或只任憑欲望驅使,即便還有心機想要謀取權位,但總是比較主動,也比較開放。而偶像派的商法,在我看來,是結合了保守派和自由派最惡劣的方面。一方面講究集體主義的紀律、順從、不違反「民之所欲」;一方面,是縱容情慾,而把這情慾異化、變化為金錢。藉著自由奔放之名,唱著自由奔放的歌,勾引我們對青春少女的愛慕,把一個個好好的人變成偶像,關到這可望而不可即,可握手而不可打真軍的牢籠裡。這不折不扣就是物化。要命的是,這很好賺。為什麼?因為它就是在對應我們的人性啊。我們又有保守派的支配欲、控制欲,想要妹妹乖乖跟我賣萌的傾向;又有自由派的縱慾,想要妹妹能幹的傾向。正常人正常社會沒有這呢好康的代誌,所以他們塑造出偶像來最大限度滿足你的妄想。每個時代每個地方都有偶像,然而偶像承載著什麼價值觀,我們希望偶像活成怎樣?是希望他們都有著實力與美德,鼓勵我們一起上進,或者有著進步的思想,像〈自由引導人民〉那樣露著乳房去革命,還是希望像《NEKO%%》的貓娘,從肉體到精神都無條件地依賴我呢?這個問題不用回答,你心裡肯定有答案。但如果從妄想模式切換回正常模式,你就不難發現,為什麼社會上對偶像經濟總有許多惡評和惡感,為什麼甚至連圈中人也不諱言它是「邪教」。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韓團啟示錄─聽過「文化科技」嗎?
|
更多文章
)
同人社團NEKO WORKs所開發的戀愛冒險類的視覺小說美少女遊戲。(維基百科)
日韓式「等你來愛,但不允許真去談戀愛」的偶像,決不可學。我們要塑造角色、經營演藝,保守派、自由派、進步派、逍遙派(如獨立樂壇的文青)的路子,都可以走,這幾種不同價值觀的路線,都有其仁義在,儘管也會造成異化的結果,但至少都各有一些防止物化的原則;唯有偶像派,這路線是徹底物化的,它是最邪惡的。好在,這路線在台灣,實際上是行不通的。首先我們的凶宅,比起日本不會太多;再來,我們民風裡的失敗主義和貶抑人的傾向,比外國厲害,我們很多人看到憑姿色走紅的正妹,就想把她貶成愚蠢自私短視的公主病,或者必將被爛人糟蹋還咎由自取的倒楣鬼,只有她改行老實本份過活,或者真的去賣身,不再打著什麼粉紅色的清高光環來謀利,才可以得到一句「實在」的稱讚,因為這個時候你只要花錢也可以搞到她,那就沒必要輕賤人家了。不,事實上,在我們這個輿論環境,一般來說,新的偶像,才剛剛開始紅,就要被八卦狂潑黑狗血,打落神壇了。虛擬偶像,相對可以免疫,但你就算抹黑不了那些角色,也可以抹黑她們的創作者與經營團隊。簡單講就是我們文化裡「見不得別人好」的習性很深,這一般來說很令人厭惡,但相對的也可以防堵許多想紅而欠缺實力的人與團體,可以讓這種偶像經濟搞不大。雖然外國那些搞很大的人還是在大搞特搞就是了。
(註:Neko%% --正式名稱為《NEKOPARA》。這是什麼玩意,不懂的自己去查。)
同場加映:給你給你愛
〈禁絕邊境線〉乃是2016年春季動畫《超時空要塞Δ》(Macross Delta)的插曲,一出即被網友封為「本季洗腦神曲」。聞此威名,我作為流行歌詞的研究者,自然是要去領教一下的;追完本劇和多種惡搞影片,我果然也中毒了。
日文原版歌詞,充滿各種性暗示;到5月,我也聽到了一兩個中文翻唱版,其詞更甚一層,達到了露骨的程度。我覺得太露骨也不好,那怎麼辦呢?那就我也來填一闋吧。
祭起《易經紙牌》的「看圖說故事」大法,一個下午完成初稿。原曲是典型的「等你來愛」,挑逗各位男性觀眾的歌,然而無論觀眾如何狂熱地回應她們的「愛」,這些仍然都是假的,你還是沒有女朋友。於是我翻轉其意,改用男性追求者、工具人的角度,來試著描寫這種處境、這種人的理性、感性、願望與失望。歌詞發表幾日後,辱承網友「W水狼」錯愛,我這一闋〈給你給你愛〉讓他用Vocaloid做出來了。下面貼上連結,也註上每句歌詞背後的卦象,給有興趣創作的同好參考。
給你給你愛
*作者台北人,台灣大學歷史系學士,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近現代史碩士,香港浸會大學人文與創作系博士候選人;作家、歷史研究者、也是漫畫工作者。2013年創辦「恆萃工坊」,目前的產品有《易經紙牌》和《東方文化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