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學時,我不讀商管書籍,覺得那些書籍是鼓吹貪婪,拍企業家的馬屁。大約三年前開始,我為了研究教育和產業的關係,開始讀商管書籍,並且蒐集了近四年約四百本各種商業類雜誌,尋找我所需要的素材。
半年來的閱讀經驗,頗令我意外。讓我覺得有料、有益、有啟發性的書刊與報導,比我想像得多。
台灣的年輕人抱怨職場底薪、高壓、工時長、不重視年輕人…。但是,也許並不是每一個企業都是這樣。台灣雖然不大,大大小小的企業、公私營組織多不勝數,在不同的產業與經營模式下,不是每一家的利潤都薄如蟬翼;各有不同的制度與文化,並非每一間公司都同樣高壓、階層、守舊、顢頇。
女生選定老公前,身旁也有男性朋友,看順眼的可以嘗試交往,缺對象的可以相親、聯誼。但是,認識企業就比較難! 該怎麼多了解企業,做出好的就業判斷呢?
首先,在進入職場前,最好能把對企業的眼界打開,甚至發現其中的潛力股。
在台灣,許多人愛搶「知名企業」,算來算去就那些外資企業,或是幾間最大的資通訊半導體公司。這些企業有些有晉升天花板,有些已經在走下坡,加班時間愈來愈長,利潤卻愈來愈薄,但這些公司門外永遠有新人排隊,獻上他們新鮮的肝。
只想追女神的男孩,被當成駝獸或工具人,只是剛好而已。然而,茫茫人海中,有些男女並不醒目亮眼,卻有非常好的性格與品質,是託付終身的良伴。在找企業也一樣:眼光很重要。
雲林縣斗六市鄉間的巧新公司,就不是一般大學畢業生會知道的公司,但是它卻在專業領域:頂級汽車輪圈鍛造,享有世界級的名聲。這間公司做出來的輪圈,和一般同業相比,重量減少一半、強度高五倍,在零度到四十度的熱漲冷縮達到業界最小公差。這些技術優勢,讓它生產的商品,價格比普通輪圈高兩百倍。巧新公司已經到了不必求顧客,而是挑顧客的地步,現在只接第一線車廠的最高價商品,每年平均推掉三○%的訂單。
有一些企業,你不會常常聽到它的名字,但是行家會知道,某些企業在它的產業內獨占鰲頭,這類的企業,近來被叫做「隱形冠軍」。例如:溢泰實業成為全球第一大瀘芯製造廠,勝利是全球前三大羽球品牌,薛長興工業成為全球第一大的潛水衣生產商已經很多年。進知名企業有它的風光,但是如果能在「隱形冠軍」裡工作,薪資不會少拿,可能學得更多。
即使是隱形冠軍,偶爾也會被目光銳利的行家發現,寫成報導文章或個案分析,登載在商業書刊中,完全公開,不必在業界打滾多年才打聽得到。只要閱讀商管雜誌,就會偶爾發現這些隱形冠軍,然後蒐集成為找工作的口袋名單。
這些公司開給大學或研究所畢業生的起薪是不是比較高? 我不敢保證。但一個年輕人在工作前五年最該極力爭取的東西,並不是多那三、五千塊的薪水,而是取得發揮才智、獨當一面的機會,並且學會一套適合這個時代的工作方式,無論叫管理、風氣、文化。有沒有學到好的做事方式,將決定一個年輕人在三十歲時是否具備資格與能力成為領導者。 (相關報導: 留英碩士回台工作,老闆開24K還要她別破壞行情...出國鍍金前,先想清楚3件事 | 更多文章 )
良禽擇良木,選擇前要看懂風氣
我遇過不少年輕人,工作中沒有學到主管積極經營的士氣,只學到辱罵威嚇;沒有學到提升效率,只學到沒有理由的加班;沒有學到分析決策,只學到檯面下的明槍暗箭。這樣的企業,無論給了多少薪水,都不是理想企業,經歷加值也有限,沒學到領導與管理技能,對年輕人,就是莫大的虛耗和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