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執政不滿百日,各種亂象蜂起,而且愈演愈烈。蔡英文七月在民進黨十七全大會,曾舉華航空服員罷工、雄三飛彈誤射等四大事件,提醒民進黨「改革一定有陣痛」,並提出她的因應之策:「台灣正在改變,人民的標準期待很高。但社會禁不起再一次分裂,改革是為了團結國家,不是分裂社會。」「執政不是輪流討好各方,要負責的是國家的安定、和平、永續發展。」
但很不幸,全國人民看到的恰恰是蔡英文輪流討好各方,被道歉(如原住民)及被討好的(如華航空服員工會及軍公教退休協會)各方全不領情。這波改革原是為了追求進步,落實「轉型正義」,挽救「世代正義」,蔡英文卻視團結(其實是討好)為最高目標,不知道政府最大任務是「分配正義」。當她只專注於沒原則、沒是非的團結,她就會忽略改革才是她的主要目標,留給外界「只會和稀泥」及「唯一用來振奮人心的只剩總統文青幕僚替她寫出動人作文」的不佳印象。
大家都看到,雄三誤射事件是蔡英文承認的重大國安危機,但事發至今全不見追究,她還把國防部長、海軍司令、艦隊司令帶在身旁,登太康艦發表太平島主權演說,以示對犯錯者恩寵。也許她以為私恩可以換取效忠,但這又置軍紀及國法於何地?雄三如此重大國安危機如果「船過水無痕」,以後還有誰敬畏及在乎「國安危機」?
華航空服員工會選在蔡英文出訪前夜突襲罷工,目的是讓蔡不能出訪,製造重大國安事件,他們還派一位男性空服員變妝打電話謊報「總統專機上有炸彈」,以延誤出訪行程。如此可怕陰謀,蔡英文仍發表「忍無可忍」談話支持罷工,並交代華航資方無條件全面讓步。
結果該工會的報答竟是「變本加厲」,繼罷工「完勝」後又開除執行總統專機任務的空服員,擺明全然無視「國家利益及外交大事」、「専機任務不同於一般飛航任務」,給蔡英文最大難堪。而總統府的回應居然無比軟弱,只是請華航全力維護被開除者權益,而無一語及於該一嚴重國安事件,對打電話謊報炸彈的男性空服員也是在這之後(8月5日),才由新北地檢署以「散播危害飛航安全不實訊息」(而非危害國安及總統出訪)罪名予以起訴。
蔡英文對華航空服員工會一味軟弱,對原住民更跡近「叩頭求饒」。她自稱對「過去四百年來原住民承受的苦痛和不公平待遇,代表政府道歉」;三千字道歉文中出現十九次道歉字眼,對相關不公平事務表示十次道歉。
(相關報導:
游盈隆專欄:民進黨最頭痛的對手─時代力量
|
更多文章
)
蔡英文總統向原住民公開道歉後,還上凱道與原住民對談。(曾原信攝)
蔡英文不知道,「政府」與「漢人」是不同範疇,「鄭氏政府」、「清政府」、「日政府」、「國民黨政府」與「民進黨政府」又是不同範疇。不是民進黨政府做的事,要由民進黨總統來道歉,不等於承認中共的「歷史主權論」(亦即歷史負債論)嗎?不等於承認台灣不屬於現在的所有住民,而屬於過去住民、政權的後代或後繼者嗎?那依據林媽利血緣分析,台灣百分之八十五人口都有南島種族基因,誰才是後代及後繼者?依據荷蘭、鄭氏、清代、日本都曾統治過台灣,他們不是更能宣稱擁有台灣主權嗎?住民自決原則及國家四大要素(人民領土政府主權)這些現代公認價值,不是都該丟到垃圾筒去了嗎?那大家乾脆回到更殘暴的封建、帝制,甚至部落時代吧!
同時,如果普天之下土地,以上古歷史記載最清楚的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為例,一波一波侵略及征服都要道歉,那包括現存、已逝各「強勢」「主流」族群及政府道歉得完嗎?美國的土地要全還給印第安人嗎?誰又有資格說較早的印第安人就是土地的原主人?所謂「風月無古今,林泉孰主賓」,說某些人是原住民,係指較早的居民,絕不是指原主人。在移民來來去去、政權起落興衰的大地,談「土地原主人」「歷史主權論」,實在太無聊了!
自由時報讀者投書版,有田年豐《道歉不能和稀泥》一文,指出「選擇性的正義不是正義」,重要的不是道歉,而是各族群都有責任(包括原住民)一起善後,攜手共創美好的未來;中山大學退休教授陳茂雄《要道歉也輪不到蔡英文》一文亦說:「當台灣老住民(在民主運動)對抗外來政權時,原住民菁英就帶領原住民對抗台灣人,促使原住民變成中國國民黨的鐵票區。應該是中國國民黨及原住民菁英道歉才對,怎麼變成蔡英文?」
更重要的,現代台灣民選政府給原住民的特恵有比一般民主國家差嗎?原民族數目越「恢復」越多,各個要搶國家補助。各大公私機構用人有所謂原住民保障名額。只有一點五趴人口的原民,卻不成比例佔有立院六席名額。原民退休及領國民年金的年歲,遠比其他國民早。更不用說在屏東台東花蓮等地,許多部落家家戶戶洋房。這是其他台灣經濟弱勢國民能享受的福利嗎?
年金改革混沌是非、價值顛倒的情況,無殊上述各和稀泥事件。本來軍公教就是台灣當年經濟改善後,蔣經國列為大幅調整薪資的「鐵票區」。代表軍公教利益的那批人,主要就是國民黨;他們之反對年金改革,一如國民黨反對不當黨產條例。奇妙的是,蔡英文居然讓被改革者(包括政府老官僚)大舉加入年金改革委員會,還表示改革將採「共識決」,使他們更加大放厥詞,並像華航空服員工會般「變本加厲」,發展到全國串連,要赴凱道示威,「維護自己利益」。「改革之戰」的意義至此完全變質,變成少數民意否定多數民意的「反改革之戰」。
退休教師代表張美英表示,政府推動年金改革過程,若犧牲退休福利,恐將影響軍人報國意願。(取自年金改革委員會直播畫面)
同樣是自由時報的投書,賴宜家《鍋裡有碗裡才有》一文指出:「年金改革會議已舉行五次,會中意見分歧,軍公教代表捍衛既得利益,讓人看破手腳。其實台灣人是善良的,反改革大小聲的只是少數,願共體時艱、贊成「鍋裡有碗裡才有」的軍公教,才是大多數。就看政府有沒有決心!改革方案在哪裡!」
張世賢這位長年關切政治且常言之有物的改革派,更以《英全政府不英明》一文直指核心要害:「年金必須改革,全民早有共識,應聘請真正了解問題所在與改革方向的專業人士,火速商討制定阻力最小的方案,而非集合以軍公教為主的行業代表,為其私利發言,徒然浪費寶貴時間,也消磨民眾耐性。又,自黨外時代以來的綠營,開路先鋒極多法界人士,可擔司法改革重任者大有人在,何以非謝文定、林錦芳不可?」
以上問題,癥結就在蔡英文不是黨外人士,也不是民進黨早期黨員,她是純粹技術官僚思考,喜歡聽話、小心謹慎、鋒芒不露的技術官僚人士(民進黨人大多不符此一標準),開天闢地、衝決網羅的改革角色非她本色,她的個性更像馬英九(兩人都是紫微斗數的「機陰格」,精於算計、搞小圈圈、推責、不沾鍋、說好聽話,是標準的「吏人」及「祕書」格局,而非領導及改革格局)。她情願多用「老藍男」,而疏遠頭角崢嶸的民進黨人,也就不在話下了。
毛澤東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劃時代的改革也是一種革命。想要用到處討好、不得罪人、道歉、講話四平八穩來帶動劃時代改革,一定治絲益棼。不要忘掉,具有改革本色的民進黨立委能快速通過不當黨產條例,奉命唯謹的技術官僚政府卻未必能帶動任何改革。
(相關報導:
游盈隆專欄:民進黨最頭痛的對手─時代力量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