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盈隆專欄:民進黨最頭痛的對手─時代力量

太陽花學運讓時代力量應運而生,進入立法院的黃國昌成為年輕世代的「戰神」。(曾原信攝)

時代力量(以下簡稱時力)是當前台灣政壇新寵。舉一個例,黃國昌,這位時力最具代表性人物,目前任何時間想講話,發個新聞通知,媒體肯定蜂擁而來,麥克風遞上,新聞隨即上線。他儼然已握有改革的話語權,不管他的改革主張是好是壞,是成熟或不成熟。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的民調結果顯示,時力的政黨喜好度在全國排名第三(14.9%),雖落後第一的民進黨有16個百分點,但僅落後第二的國民黨1個百分點。從2015年創黨迄今,短短一年多,經過2016年立委及總統大選的洗禮,雖只獲五個立委席次,但聲勢扶搖直上,已經是台灣政治過程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研究政黨知名的兩位西方政治學者Joseph Lapalombara 和MyronWeiner曾說:「政黨的創建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歷史的墳場堆滿了那些曾叱吒風雲、不可一世的政黨,但終因不能適應新環境而滅亡,或被新政治運動所吸納而淪為微不足道的小黨。然而政黨崛起的歷史情境,所衍生的政黨性格與形態,對日後出現的政黨仍有重大的影響。」偉哉斯言。政黨有其生命循環,生老病死,來來去去。政黨的DNA及其後天性格與表現,和其誕生或崛起時的歷史情境有臍帶關係。準此以觀,我們該怎麼看「時力」崛起時的歷史情境?

黃國昌與柯一正在議場二樓小房間回想太陽花學運(取自黃國昌臉書)
黃國昌與柯一正在議場二樓小房間回想太陽花學運(取自黃國昌臉書)

一句話,沒有2014年3月太陽花學運,就沒有今天的「時代力量」。但,又是什麼因素引爆了太陽花學運?對歷史考證有興趣的人會去整理出一系列的相關事件,但在政治學者眼中,那一定是和國民黨和民進黨的失職、失能或失格有關,因為當時國民黨是執政黨,而民進黨是最大的反對黨。這道理很簡單,二十世紀最出色的美國政治學者之一Gabriel A. Almond就指出,政黨最主要的功能是「利益匯聚」(Interest Aggregation),而當一個社會內部有某些顯著的聲音或利益不被主要政黨所代表時,那遲早這些聲音、這些利益會找尋或創造新的政黨來代表他們。

沒錯,台灣在馬英九政府主政八年下,經濟持續蕭條、貧富差距日益惡化、勞動階層薪資不漲、油電雙漲、物價齊飛、房價飆高、失業人口遽增、人民生活困苦又看不到希望。此外,台灣那幾年接連發生了多件震撼人心的事件,包括2010至2013年苗栗大埔土地強制徵收事件、2013年5月廣大興28號海上喋血事件、2013年7月洪仲丘軍中被虐致死事件、2013年7、8間白衫軍運動、以及2014年3月「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立法過程重大爭議等等。主政的國民黨無心無能,造成人民極度不滿;而最大的反對黨民進黨無力,則讓人民非常焦慮。最後的結局就演變成,自己國家自己救,學生衝進行政院、佔據立法院。執政的國民黨變成學生的眼中釘,在野的民進黨被繞道(bypass)、甩在一邊,成為後續學生與政府衝撞過程的配角。 (相關報導: 拆遷案受阻 陳菊向蔡英文抱怨時代力量 更多文章

的確,當2013年白衫軍運動、2014年太陽花學運331五十萬人上凱道聽學生演講時,民進黨前後任黨主席蔡英文、蘇貞昌竟只能隨便找個地方默默的席地而坐,幾乎被群眾淹沒了。表面上說是不能/不想喧賓奪主,但內心必然是五味雜陳、備受煎熬吧!主要政黨的領導人如果不能善盡領導的責任,遲早要等著被領導,這是我的觀察和感慨。

兩岸關係發展史,2014年4月,太陽花學運佔領立法院(美聯社)
這場改變台灣政治生態的太陽花學運,基本上政黨是「被缺席」的。(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