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是否應脫離歐盟,是最近的熱門新聞話題。「移民問題」對英國會有何影響,成為衡量是否脫離歐盟的關鍵,也是政客辯論是留是去的籌碼。
首相卡麥隆宣稱代表英國民意,前一陣子赴比利時與歐盟各國代表談判,去「護衛英國利益」,要求停止歐盟移民在英期間的福利補助七年。也就是說,那些來到英國販賣勞力的歐盟國家的勞工(多數來自東歐和東南歐,也就是歐盟的經濟邊緣國家),不能有生病或失去工作的情況發生,也就是說,他們必須有超人的體格,還必須有掌控勞力市場的能耐,只能埋頭苦幹,絕不可有萬一狀況,全心全力將自己的勞力貢獻給英國,卻沒有受到國家福利制度保障的權利。也就是說,英國要這些歐盟勞工只能付出勞力,英國不承擔任何社會成本。
主張脫離歐盟的陣營裡,以反移民/反外來者的論述為主導。另外一邊主張留在歐盟的陣營,則是以「經營管制移民/外來者」為主流論述,如卡麥隆以犧牲移工利益作為留在歐盟的交換條件。在這面對「移民/外來者問題」的大前題下,不少人懷疑,留在歐盟不見得對移民福祉會是件正面的事。

歐盟的主要建立宗旨之一,是勞工的行動和遷徙自由。歐盟內各國勞工遷移他國,販賣勞動力的自由,也包括了他們在他國期間享有與本國勞工同等的社會權利(包括使用公共設施和醫療服務的權利)。而這一切並沒有兌現。歐盟事實上是個富人俱樂部,它實施的是資本的流動自由,而非勞動力的自由。
來自東歐和東南歐各國的勞工,他們扮演的角色是填補英國嚴重的勞力短缺。過去三十多年來,由於英國製造業的蕭條導致技術失落(那些從制造業裡失業的勞工沒有得到培訓和技術轉移),而且重要的是,企業未能對勞動力做投資。比如,建築業業主不願投資培訓年輕勞工,提供實習機會,致使建築業長期面臨嚴重勞力短缺。英國每年需要培訓至少七萬五千名合格的工程師,才能滿足勞力需求,而目前英國只有兩萬多名合格的工程師。建築業需要上萬名工程師和水電工人,在英國國內卻找不到有技術的勞工。東歐和東南歐各國的勞工之所以選擇來到英國謀職,正是因為他們明白英國有這樣的勞力需求。今日的許多英國企業倘若沒有移工來填補短缺的話,肯定無法支撐下去。
英國政府不但不針對技術失落的問題,規定企業必續投資培訓未來的勞動力,卻對移工在英的基本權利處處限制,將他們當作填補短缺的工具,剝奪他們作為歐盟公民應有的權利。

英國政府——也就是以卡麥隆為首的主張留在歐盟的陣營——對歐盟勞工的這種「去人性化」,當然也可在它對逃離戰火、尋求庇護的難民的對待方式中見到。它在國際社區裡從未能履行接收難民的義務。
自去年初,七十多萬名難民進入歐盟;至少有三千一百多人在途中不幸喪命。目前,有四萬五千名難民困在希臘,包括一萬多人困在希臘和馬其頓的邊境,營居條件惡劣,卻動彈不得,當局不允許他們往北歐走。 (相關報導: 歐盟非法移民將被遣送回土耳其 新難民協議引發人權爭議 | 更多文章 )
歐盟國家這一年多來更是重建起邊境,軟硬兼施,拒庇護尋求者於門外。如今,歐盟與土耳其已達成協議,以利益交易的方式「解決難民問題」:自週日(3月20日)起,已抵達希臘的尋求庇護者,庇護申請被拒後將立即被送回土耳其,每一位被送回土耳其的難民,將可「換得」一名難民從土耳其的難民營裡被歐盟接收。土耳其在這個協議中得到的,是被給予能否成為歐盟會員的談判機會,還有三十億歐元的資助。(歐盟聰明的很:能夠從土耳其安頓到歐洲的敘利亞難民已規定不超過七萬兩千名,離國際援助標準的每年十萬八千名差得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