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睽違16年換總理,德台交流遇變局?德駐台代表許佑格談「後梅克爾時代」

德國在台協會處長許佑格9月27日舉辦德國大選說明會。(蔡娪嫣攝)

德國26日展開第20屆聯邦議院(國會下議院)選舉,得票最多的政黨料將展開組閣談判、組成新政府,而且帶領德國進入「後梅克爾時代」,為此德國在臺協會27日首次舉辦大選說明會。

德國新任駐台代表許佑格(Jörg Polster)指出,關於外界猜測德國的亞洲戰略,他能確定的是,由於梅克爾(Angela Merkel)政府任內出台過印太地區政策戰略文件,因此未來的新政府依舊會遵循這套印太策略,先前德國巡防艦巴伐利亞艦(Bayern F217)8月來到南海,就是基於此策略的相關舉動。

德國是在去年9月公布題為「德國-歐洲-亞洲共同塑造21世紀:德國政府對印太地區採納政策準則」的戰略文件,旨在支持擴大歐洲在印太地區的參與。許佑格表示,儘管很難預測接下新政府的走向會怎樣,但他期待在新政府成形之後,能與柏林當局討論在台灣的進一步合作,他也推測未來德國議員代表團訪台是「高度有可能」。

2021年德國大選,社民黨(SPD)總理候選人蕭爾茨(Olaf Scholz)(AP)
2021年德國大選,社民黨(SPD)總理候選人蕭爾茨(Olaf Scholz)(AP)

德國印太戰略預計不變 德台交流將持續深化

許佑格20年前第一次到台灣,當時他擔任的是德國在台協會副處長,這次是第二次來台灣,已經升格為處長。7月剛抵台的他說,來到台灣的六個禮拜之內,深刻感受到「台灣這段時間有許多變化」。

根據德國去年公布的印太政策指導方針,德國提倡與印太地區的民主國家和具有共同價值觀的夥伴拉近距離,聯邦政府還將加強在文化、教育和科學領域的合作。文件也稱,「任何國家都不應該像冷戰時期那樣,被迫在兩方之間做出選擇」。

許佑格指出,他上任以來準備進行的重點工作包含了,推動德台雙邊在能源、科技、經濟、文化、航空交通、法界知識等領域上的交流。「台德能源政策論壇一直都有舉辦,雙方的離岸風電合作仍然是我會繼續推動的項目。」他還提到,「想深入了解台灣的科學園區」。

關於現場記者提問,加強德國與台灣的半導體合作是否為主要工作項目之一,他回答道:「我的立場是,德國很歡迎台積電到德國設廠,德國這邊也有合適的場址,就在薩克森邦(Niedersachsen)。」他並透露,雖然還沒見過台積電企業代表,「但我很期待能與台積電討論設廠計劃」。

台積電員工在12英寸晶圓加工廠(圖片來源:台積電)
台積電員工在12英寸晶圓加工廠(圖片來源:台積電)

許佑格:德國議員對台興趣濃 可能派代表團

許佑格指出,在政治方面,迄今為止德台雙方都有安排官員交流與互訪,「我認為高度可能會有官員過來台灣,新任國會議員對台灣一定有興趣,因為台灣的抗疫經驗與安全議題」。

他並指出,就有可能來台交流的單位而言,未來新國會的經濟、能源委員會或許會派代表團來到台灣;台北當局也可以與著重不同議題的德國各邦政府交流,例如漢堡(Hamburg)有漢堡港可以跟四面環海的台灣討論。

「我思考的是,如何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繼續推行未來的計畫,畢竟現行防疫政策需要隔離兩周,仍不太可行」,但他強調,德方相當尊重台灣的防疫規範,因此希望雙邊可以找到促進面對面交流的落實方法。 (相關報導: 2021德國大選》梅克爾光環消散,左派社民黨勝出,可望與綠黨、自民黨共組新政府! 更多文章

基民盟受挫,哪些政黨可能組閣?

本次德國大選結果出爐,社會民主黨(SPD,中間偏左)拿到25.8%,險勝基民盟/基社盟(CDU/CSU,中間偏右)的24.1%,綠黨(GRÜNE,中間偏左)創下14.5%的歷來最佳成績,自民黨(FDP)11.5%,極右派「德國另類選擇黨」(AfD)10.5%,極左派「左翼黨」(Die Linke)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