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代理部長夏納翰(Patrick Shanahan)和中共國防部長魏鳳和在「香格里拉對話」的正面交鋒,引起台灣媒體的關注。但我認為,真正值得台灣重視的應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於5月31日在開幕晚宴上發表的主題演講。李顯龍在演講中針對中美貿易戰,以及中美強權相爭造成的情勢表達憂心,但也因此提出了「新加坡和東南亞的視角」。
台灣關注夏納翰及魏鳳和在會中提到兩岸問題,雙方各持己見,都從自己的國家利益發聲,看來完全沒有交集。例如,夏納翰主張不能以威嚇解決台海爭端,並保證美國將持續履行《台灣關係法》義務;魏鳳和似乎對該法「不屑一顧」,強調「台灣攸關中國主權與領土完整,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會容忍國家的分裂,如果有人膽敢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中國軍隊絕無選擇,必將不惜一戰,不惜一切代價,堅決維護統一。」
對於中美這一回合的博奕,民進黨政府的立場不可能是「觀棋不語」。蔡英文要當棋手,她透過國防部抨擊魏的言論是,「顯露中共窮兵黷武本質,國軍持續戮力戰訓,維護國家安全、區域穩定的決心不變。」她也透過陸委會強調,「台灣處於抵禦集權擴張的最前緣,台灣會積極與理念相近的國家深化合作,在印太地區扮演負責任的夥伴角色。」

川普政府上台後,中美戰略競爭欲罷不能,相形之下,台美關係則是水漲船高,並已升高到軍事安全合作的層面。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不久前與美國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的會晤,被視為創下台美斷交後的首例。另一方面,外交部經與美方充分協調溝通後,日前決定將「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更名為「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代表雙方關係的強化。重要的是,蔡英文上任至今,美國已三度對台軍售。近日外電報導,美國準備銷售價值20億美元的戰車與其他武器給台灣。一般認為,正當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越演越烈之際,軍售可能激怒北京當局。
不僅台灣處在「兩大之間難為小」的窘境,如李顯龍所說,東南亞國家對於這種大國博弈的局面,也不會感到陌生。新加坡是小國,不免會受到外部環境變數的影響。李光耀曾說:「無論世界怎麼樣,新加坡都得去接受它,因為它實在小得無法改變世界。不過我們可以在有限的空間嘗試最大限度的利用,在本區域的『巨樹』之間穿梭。這一直是我們的方法。若要繼續保持如此,我們就必須保持思路敏捷,懂得随機應變。」新加坡雖小,它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卻是「大到不容忽視」。李光耀說,新加坡的成功故事,取決於三大特性:確保這是個讓人們生活與工作的最安全國家,平等對待每一個公民,以及確保每一代新加坡人能持續成功。三大特性中,就屬安全最為重要。 (相關報導: 劉君祖專欄:霸權思想根深柢固,中美對抗不只是文明衝突 | 更多文章 )
新加坡地處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線,在麻六甲海峽的南端出口,戰略地位重要。星國領導人知道如何運用它的這項戰略優勢。李光耀是國際現實主義者,受西方教育;但如新加坡前外長賈古瑪(S. Jayakumar)所說「星國不親美,不反任何國家,我們所做所為只親新加坡,所有外交政策以國家利益為考量,這些仍是我們的基本途徑。」1962年9月,李光耀赴莫斯科進行學習之旅。李說他沒有受到壞的影響,他堅持的立場是捍衛領土主權,保持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在強國大集團的衝突中保持中立,但是涉及自己的利益時不會中立,只有通過明智的評估,了解所發生的事情和它的成因,我們才能制定前進的航線圖。」如同前英國首相柴契爾的私人秘書鮑威爾(Charles Powell)勛爵所說,沒有其他政治家或評論員能比李更精通於現實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