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東和鋼鐵追求的終極價值。」
侯貞雄在公司內部刊物一再強調,誠信是公司創立以來茁壯發展的根基之一;他非常推崇過去社會把誠信擺第一、講話算話、絕不食言的精神。
甚至,他曾經說:「每個人視誠信為基本修養,才算是個『人』,社會和諧的基礎才能建立。」
言必行,行必果
侯貞雄曾對侯傑騰說:「你阿公留下的是,生意人要誠信,講話算話的做人、做事原則。」
「做生意要誠信,鋼鐵價格經常波動很大,答應人家多少錢要賣、多少錢要買,就一定要守信,」侯貞雄直言,這就是侯金堆做生意的道理。
五○年代,東和行剛開始在關渡拆船時,有一位客戶打電話說要買鋼板,不久,鋼鐵價格上漲,侯金堆仍依照當初約定的價格賣出,不會為了近利而違反誠信。
「他做生意的原則就是大家都賺錢,自己賺錢、跟自己買東西的人也要賺錢,」侯貞雄回想父親的教導。父親做生意的道理,在侯貞雄身上,一以貫之。
七○年代,全球爆發石油危機,通貨膨脹嚴重,鋼筋價格從每公噸八千元漲到兩萬多元,爆漲三倍多,但東和鋼鐵仍舊維持舊價,不趁危賺取暴利,並且準時交貨。
握手,就是承諾
以前,東和鋼鐵的鋼筋大多是透過盤商買賣,但在七○年代之後改採直銷方式,直接供貨給營建公司及營造業。這麼做,一來可以控制產銷量,二來可以充分掌握貨源。
在公司服務四十四年的營業部前副總經理林朝賀,從多年業務經驗中發現,「市場有些奇怪的現象,有些客戶,鋼鐵漲價時一定會要求交貨,價格一下跌就不讓你交(貨),」他解釋說,鋼價下跌,客戶可能就會「毀單」,去買更低價的鋼材。然而,有些鋼鐵廠,看鋼價上漲,預期後續還會再漲,就開始囤積居奇、不出貨,客戶就可能拿不到貨,等到鋼筋價格上漲劇烈,銷售業務就會明顯上升。
東和鋼鐵接的都是長期訂單,不論市場漲跌,一定依照合約價格和數量供貨,「客戶會覺得跟你做買賣比較安心!」林朝賀說。
在東和鋼鐵高雄廠服務三十六年的生產管理課前課長黃灯城,便相當佩服侯貞雄的雅量:「他做人很厚道,有時候生意上被客戶毀單,他也不會一直指責人家不好。」林朝賀說:「他以前經常講:『做生意不能每天贏,有時候輸一次也沒關係。』」
五十幾年來,東和鋼鐵用誠信奠定良好的商譽,許多客戶往來的歷史,都有三、四十年的時間。
侯貞雄的多年摯友張安平形容,「他的握手,跟他的人是一樣的!」握手,等同於他的承諾,和蓋章簽字一樣有保證。
對侯貞雄來說,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態度,「一個人要說的話、要做的事,要先想清楚自己能否負起責任,以律己的精神,做到言行一致。」否則,一旦背上欺詐不實的罪名,就很難再獲得別人的信任。
事無不可對人言
這種嚴以律己的做人態度,其實與侯貞雄童年時的經歷密不可分。
雖然侯家經濟環境優渥,但侯家對孩子從小灌輸正確的金錢觀和嚴謹的道德規範。孩童時代,有一次侯貞雄撿到一塊錢,開心地拿在手上把玩。侯傅秀英見狀,以為錢是他偷的,不由分說地痛打了他一頓。自覺被媽媽冤枉,侯貞雄當下非常生氣。
「當年或許真的誤會他了!」多年後,侯傅秀英跟侯王淑昭提及這段往事時,心疼地說。然而,這個不愉快的經驗,並沒有讓侯貞雄變得叛逆,反倒讓從小自律甚嚴的他,自我要求更高,「這個事件讓他從此更加堅持,凡事一定要誠實、不能騙人,」侯王淑昭說。東和鋼鐵管理部協理何如玉,最能感受侯貞雄的正義凜然。
有一次,一位財會部門主管要跟侯貞雄報告事情,當時擔任稽核工作的何如玉正好在他辦公室裡。
侯貞雄問道:「有什麼事? 你說。」對方面有難色,囁囁嚅嚅地說:「可是稽核在這邊……,不太方便。」
侯貞雄一聽便沉下臉來:「有什麼事稽核不能聽? 稽核不能聽的事,就是不對的事!」
何如玉說:「他很正直,做事情沒有私心。」
「他公私分明,」侯王淑昭接著說。 (相關報導: 楊建銘專欄:創辦人與風險資本家的冰火之歌 | 更多文章 )
*作者傅瑋瓊為自由作家、文字工作者、資深媒體人。著有《黑松百年之道:堅持夢想的腳步》、《跨世紀的產業推手:20個與台灣共同成長的故事》(合著)等十餘本書。本文選自作者最新版著作《誠義:侯貞雄與台灣鋼鐵產業七十年》(天下文化出版)。本系列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