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者的工作事項中,最令人頭疼的莫過於對人的管理;而在管理人的工作中,最難的一項可能就是開除員工了。電影《型男飛行日誌》(Up in the Air)中對此有生動形象的展示,管理者為了避免直接面對將要失去工作的員工,選擇讓中介機構(如諮詢公司)幫助他們完成這個過程。
由此可見,開除員工確實是一件讓管理者很頭疼的事。我在為企業培訓的時候,曾經在課間聽到兩位管理者的談話。A是某公司銷售總監,和他聊天的是同公司的另一個銷售總監B。
A說:「銷售部壓力大,員工流失率高,一年走掉30%的員工根本來不及招聘,把我愁壞了,你們怎麼樣?」
B說:「我們很好啊,我絕不解僱一個員工,最近三年流失率幾乎為零,所有人都找到了家的感覺。」
那麼問題來了,你覺得A和B誰是合格的管理者呢?
我的答案是:A和B都不是合格的管理者。一個好的管理者不但要懂得招聘,也要懂得開除人,甚至是開除自己親自招進來的人。用一個形象的比喻,這就像人熱愛美食但也要堅持運動,否則脂肪就會不斷累積,直到走不動。
所以,管理者對持續不改進的員工要果斷開除,對他們的容忍是對優秀員工的不公。在阿里,做了三年管理者的人,如果還沒有開除過人,則被認為是一個不合格的管理者。招聘,是管理者要做的事,而且大多是基層管理者的事;開除人是對管理者的一項考驗:沒有開除過員工的管理者,不是好管理者。
這也意味著,作為管理者,不僅要學會招聘,還要學會開除人。
開除人「心要慈,刀要快」
如果要評比國內「開除界」的第一把交椅,我這一票一定會投給阿里。
2017年,馬雲參加湖畔大學的第三期開學典禮時,談到他曾在某年除夕夜狠心開除了一名在公司工作多年的高管,他的話立刻引起場下一片嘩然。有人站起來問他,這樣做是否太過殘忍?馬雲肯定地回道:「開除人『心要慈,刀要快』。」
前奇異(GE)執行長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當一個人到了中年之後,還沒有被告知自己的弱點,反而在某一天因為節約成本的原因被裁掉了,這是最不公平、最不應當發生的事情。就是因為這個公司太仁慈了,他連出去找工作、提升自我的可能性和機會都沒有。」
所以,如果要開除員工,就直接開除,最怕的是「拉鋸戰」,想起來的時候鋸兩下。對一個員工不滿意,卻又不找他談話,連續三次想要開除都沒成功,就像反覆拉扯傷口,最殘酷無情。那麼,開人的「刀」到底要多快?
阿里曾經創下一小時開除一個人的紀錄。
2016年9月12日,阿里巴巴在內部辦了一個「中秋搶月餅」的活動,安全部門的四名員工為了搶到月餅,自己編寫了一個程式,16:00成功搶到了124盒月餅。
令人猝不及防的是,這四個人16:30被管理者約談,17:30被解約,18:00離開阿里。
這是阿里史上最快的開除紀錄,從16:30約談到17:30解約,阿里只用了一小時就完成了,真正應了馬雲那句開除員工「心要慈,刀要快」的話。 (相關報導: 被惡意刁難資遣該怎麼辦?一家重擔都在肩上不能倒下,相關政策補助幫你度過失業難關【影音】 | 更多文章 )
不只是馬雲,如今阿里的CEO張勇也繼承了開除人「心慈刀快」的理念。張勇在一次談話中提到自己曾動手把一個2000年就在公司工作的「老阿里」開除了,因為他有商業操守問題。當時幾乎所有的管理者都下不了手,唯有張勇「手起刀落」,毫不猶豫地把他開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