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回到農村——中國開啟人口遷徙新紀元

中國的貧富差距超英趕美,官方證實有3成人口處於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水準。(美聯社)

幾十年來,大灣村人唯一的賺錢途徑就是沿著蜿蜒的土路從山村前往大城市。

1990年代初,20歲的王良翠(音)就是這樣。她去了上海,在工廠打過工,開過計程車,賣過煎餅。在中國各地,許多像她這樣的人從貧困的村莊來到城市,為這個國家的經濟增長輸送廉價勞動力。

但如今,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窮人創造機會的政策支持下,王良翠回到山裡老家,去年和家人一起用不甚豐厚的積蓄開了一家名為「聚來樂」的家庭旅館。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中國的農村貧困人口一直是中共戰略的一枚棋子,毛澤東先是帶領窮人鬧革命,然後又驅使他們掀起了災難性的人民公社運動,鄧小平則在幾十年後把這些人送到了城市的建築工地和工廠,而習近平現在第三次號召這些人做貢獻。為了縮小中國城鄉貧富差距,習近平試圖在村鎮培育企業家和消費群體。

習近平已表示要在2021年中共建黨100周年以前消除絕對貧困人口,習近平認為,這個目標對於他自上而下的執政正當性至關重要。為此,他指示黨將關注焦點和國家資金大量投向像王良翠的家鄉這種地方。在中國大城市靠農民工富起來的同時,王良翠的家鄉卻停滯不前。習近平說,此行動是為了縮小貧富差距。這種差距已經明顯到威脅中共正當性的地步。

2012年開始擔任中國領導人的習近平需要一個新的經濟轉型方案。他上任時,中國遵循的是以大量生產低價商品為基礎的增長模式,但隨著製造成本上升和生產向其他地區轉移,這種增長模式已經難以為繼。習近平轉而希望擴大國內支出,就需要整頓農村經濟。

作為毛鄧之後最強勢的領導人,習近平提出了一個充滿美好經濟前景的農村發展方針,他試圖讓農村人相信,小城鎮的機會也和大城市一樣多。

王良翠離開大灣村去上海幾十年後,她又回到家鄉,開了家名為「聚來樂」的家庭旅館。(YIN YIJUN/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王良翠離開大灣村去上海幾十年後,她又回到家鄉,開了家名為「聚來樂」的家庭旅館。(YIN YIJUN/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在上海,王良翠與丈夫可能永遠都買不起房。王良翠上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食品包裝廠上班,每個月薪水人民幣6000元(約台幣2萬6000元),外加免費工作餐。

2016年某天,中國國家電視台播放了習近平在王良翠老家視察的畫面。習近平和村民圍坐在木板凳上。他詢問了豬肉的價格,並表示共產黨將確保在消除貧困的行動中不忘記任何一個人。

兩年後,這個村莊獲得了脫貧認定。後院的水井被太陽能加熱的過濾自來水取代了。村子裡也蓋起新的二層小樓,還有電動車充電樁。

49歲的王良翠和她的丈夫對這些變化很興奮。她說:「我們在家鄉看到了希望。」

他們的兒子從小就在上海生活,但因為父母不是本地人而不能在當地讀高中。於是王良翠和她的家人去年回到大灣村,開了旅館。

現在大灣村已經有20多家提供住宿加早餐的旅館,建築工地也很多。有時候王良翠家的旅館生意不太好,她的丈夫就會在附近的建築工地打工,一天最多能賺150元,約台幣650元。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Airbnb首位「資安信任長」半年就走人!原因曝:憂公司與中國當局分享用戶數據 更多文章

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教授霍夫曼(Bert Hofman)說:「中國現在的理念是要讓工作崗位向人靠攏,而不是讓人向工作崗位靠攏。」他曾在中國擔任世界銀行(World Bank)高級職務長達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