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在近兩周內陸續發生多起無差別攻擊事件,各事件與伊斯蘭國組織之間多有掛鉤。《華盛頓郵報》針對歐洲近日的連環流血事件訪問各國學者,分析伊斯蘭國對歐洲恐襲方法的轉變:過去以組織進擊的典型手法不再被奉為圭臬,如今他們透過犯下零星的無差別攻擊案,使得歐洲人心惶惶,也令當地情資單位防不勝防。

《華盛頓郵報》柏林中心主任費歐拉(Anthony Faiola)與倫敦中心主任韋特(Griff Witte)在一篇專文中表示,從兩周來德法兩國境內一連串的隨機流血事件看來,伊斯蘭國利用分散於各地的支持者伺機發動攻擊,將歐洲早已緊繃的警力拉回地面戰,也把情報單位耍得團團轉,回顧歐洲近日的攻擊案,「沒有規則可循」。
新型態恐攻:無規則可循
費歐拉與韋特表示,犯案者包括雖然未與伊斯蘭國組織有直接接觸,但因為受到伊斯蘭國極端主義思想的「感召」而單獨犯案的「孤狼」、也有人與組織間保持一定的聯繫,受到直接或間接的指使而犯案。而令情報單位更混亂的是,除了上述兩者以外,其它還有如22日慕尼黑槍擊事件的少年兇手,至今找不出任何政治動機。

不僅如此,即便在伊斯蘭國所宣稱犯下的四起案件中,犯案者背景都是天差地遠。同時,作案兇器也都不盡相同,包括卡車、斧頭、刺刀、炸彈。 每起事件的受害者也找不出關聯:從神父、觀賞法國國慶煙火的人群、火車上的通勤者、到露天音樂會的參與民眾。至於作案地點,小至南德安斯巴赫(Ansbach)、大至法國觀光大城尼斯(Nice)都接連出事。
遍地烽火 維安警力難以配置
這種隨機、無差別的攻擊手法,使得各國維安愈來愈困難,因為潛在的攻擊目標有無限可能性,手法、凶器、犯案者背景也同樣無從戒備起。他們引用英國軍事智庫「皇家聯合軍種研究院」(RUSI)的國際安全研究主任潘睿凡(Raffaello Pantucci)說法,對恐攻大量擴散的高度擔憂,將使警力分配不易,敵人來自暗處的攻擊,也將削弱警方的精神力:「如果今天攻擊事件是發生在一個鳥不生蛋的鄉間,全國警力到底要怎麼分配?維安警力已經保持在高張狀態有一段時間了,這種狀態將沒有辦法維持太久,人們會感到疲憊。」

提供監控「聖戰」服務的美國智庫SITE負責人凱茨(Rita Katz)分析,若說伊斯蘭國有什麼規則可循,那就是他們一直努力不懈地鼓吹居住在西方的支持者們進行暴力攻擊。凱茨的團隊就偵測到,自5月伊斯蘭國的發言人阿德納尼(Abu Mohammed al-Adnani)釋出錄音檔,號召支持者在不與組織有聯繫的情況下,自主地發動「聖戰」之後,「聖戰」的發生率的確有上升的趨勢。 (相關報導: 法國教堂攻擊案》兇手犯案前錄影 對伊斯蘭國宣誓效忠 | 更多文章 )
Islamic State urges Ramadan attacks in US, Europe in new audio broadcasthttps://t.co/TLnYcRnb9f pic.twitter.com/LjTMYwHcux
— Zee News (@ZeeNews) May 23, 2016
犯案者不見得與伊斯蘭國直接相關
凱茨表示,「與伊斯蘭國有所掛鉤的『孤狼犯案』發生數量,在西方社會中劇烈地成長,尤其是在一樁新案件發生後,其它案件會更頻繁地接踵而至。」而極端組織也愈亦投機,持續虎視眈眈地找尋新的犯案機會,例如在8月5日里約奧運開幕前兩個月,使用葡萄牙語的社群媒體與通訊工具大量湧出,而巴西政府也在近日以「預謀攻擊賽事」的罪名,逮捕了12名據信與伊斯蘭國有關的嫌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