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選摘(4):雙手沾血的社會改造者

1949年,毛澤東在天安門上宣布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人以活力充沛、工作勤勉著稱。在這個全國只有一個時間的國家,數億人於上午六點同時起床,練氣功、吃早飯,然後各自上班、上學、下田、開店去。

北京市民黎明即起,擠上地鐵、公共汽車、火車。鈴聲響起,有人騎自行車擦肩而過;比較有錢的,則坐計程車或私家車。他們喧喧鬧鬧地擠在街上,瞪著外國遊客看,也有人在天安門廣場放大風箏。

一大早起,市場就嘈嘈雜雜活動起來,無數的小餐廳傳來美食的香味。進到胡同裡,老人、老婦靜靜坐著曬太陽,小孩在附近鑽進鑽出玩。你也可以聽見小販吆喝、叫賣東西。

王府井是條主要的購物大街,最近才改為行人徒步區,這裡人潮特別洶湧。群眾熙來攘往,但是你若往南走,可以走到北京市著名的長安大街。往右轉,你會經過巨大的北京飯店,約十分鐘,就到了北京歷史中心天安門廣場。往右看,是紫禁城,往左看,就是大廣場。

首先進入眼簾的,就是一幅毛主席巨大肖像掛在從前皇宮入口—天安門—上方。他那咄咄逼人的眼神、圓圓的前額,還有下唇下方那顆痣,特別明顯。偉大的舵手寶相莊嚴。看來他已經很久與中國共產黨、中國及世界毫不相干了。他也管不了,和他一九五六年四月表達的意願相反,他的遺體並未火化,而是做了防腐處理,保留下來。它就擺放在廣場上宏偉的毛主席紀念堂中。這座白砂色建物樓高三十三.六公尺、佔地近三萬平方公尺。毛澤東的遺體擺放在中堂,水晶棺置於山東黑色花崗石做成的基座上。主席身著灰藍色外衣,覆蓋的紅旗鑲綴著榔頭和鐮刀。基座四周白色青花瓷瓶裡擺了鮮花。棺木頭部位置,白色的大理石牆上鐫著金字「偉大的領袖、導師毛澤東千古」。

中國市場經濟在一九七○年代末、八○年代初復興,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毛澤東過世後「溫和派」迅速復職,尤其是鄧小平在一九七七年七月恢復權位,它也導致毛澤東被商品化。北京市各地,包括天安門,禮品店的商販,靠著毛澤東的胸章、海報、半身雕像和《毛語錄》大發觀光財。這個昔日的領袖變成歷史紀念品,在相當程度上也得助於中共新領導人對他的統治做出的評估。中國共產黨在一九八一年宣稱:「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他雖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嚴重錯誤,但是就他的一生來看,他對中國革命的功績遠遠大於他的過失。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從此以後,他們再也沒有重新修正此一評價;這一點倒也完全符合中國的文化傳統。中國人和日本人、越南人及東方其他許多民族一樣,缺乏「悔改」的觀念。對西方人而言,這是基督徒重要的聖事,沒有它,就沒有赦罪或清罪。但是對於住在天子腳下的人而言,重要的是不能丟臉。

就毛澤東這個案例來講,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可以解釋此一態度。毛澤東與列寧、史達林不一樣。列寧和史達林摧毀了十月革命之前已是世界主要大國的強盛的俄羅斯;毛澤東則把中國從一個半殖民地改造成為獨立、強大的國家。他不僅是個革命家,改造了社會關係,他還是個民族英雄,實現了孫中山首開其端的反帝國主義大革命,迫使全世界尊重中國人民。他把歷經多年分裂、權力鬥爭和內戰的中國大陸統一起來。毛澤東統治期間,中國終於能夠成為世界主要地緣政治中心之一,政治上和兩大超級強國維持等距離關係,也因此吸引世界輿論更加重視中國。當然,在毛澤東統治期間,中國人民仍然貧窮,中國經濟仍然落後,但是同樣也在這段時期,中國開始以它的現在、乃至以它的過去為榮。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人民忘不了「偉大的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