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來,有誰比羅大佑更懂北漂的無奈?10首音樂教父經典歌,〈鹿港小鎮〉現在聽也超有感

「那麼多醫生裡,不需要多一個羅大佑!」醫學系的高材生瀟灑離開醫界跑去作音樂,36年來音樂教父羅大佑譜出許多經典好歌,讓孤身在外打拚的年輕人超有感。(圖/羅大佑 Lo TaYou@facebook)

羅大佑滄桑的嗓音,外加一身的黑衣與墨鏡,與美國流行歌手Bob Dylan外型有幾分相似,而曲中獨特的叛逆與柔情,也將其帶往了與Dylan在音樂領域同樣的高度。有人說,音樂這條路上,羅大佑從不讓自己好過。在他看來,音樂創作是孤獨的,要全心投入勢必得犧牲某些東西。

身為醫學系高材生的羅大佑,肩負著家人的期望,然而,在所學專業與對音樂熱愛間的抉擇也困擾他許久,最後他瀟灑地拋下了句「那麼多醫生裡,不需要多一個羅大佑;但在音樂上,還有很多發展空間」,毅然放棄醫職,拿起解剖社會的手術刀,轉為針砭社會的角色。

他是隻刺蝟,總是站在批評當權者的角度,敢怒敢言、寫歌諷刺,以致在台灣與中國都曾被政府長期「關注」;同時,他也是時代的觀察家,道出了眾多社會現象與當時青年的心聲。他的歌融合了個性上的孤傲與沉鬱,不迎合、不畏縮,即便是情歌,也不談小情小愛,要聽懂他的歌就必須從更大的格局往裡邊看,才能悟出箇中道理。

以下10首歌,既非流行樂,也非老歌,而是對於人與社會的觀察所寫的寓言故事,縱使經過數十年,人事已非,但歌曲所傳遞的意涵卻歷久彌新,讓現代人們不論是面對社會或個人的問題時,都能有更深一層的省思:

童年

「總是要等到睡覺前,才知道功課只做了一點點;總是要等到考試以後,才知道該念的書都沒有念。」

《童年》中對兒時趣事的描述,似乎是所有五六年級生對童年的共同回憶。1981年,羅大佑取得醫師執照後,第一次以製作人身分為張艾嘉打造了第一張專輯,當時羅大佑還默默無名,而張艾嘉已經是家喻戶曉的明星了。當張艾嘉唱完後,《童年》爆紅,羅大佑也一戰成名。這首歌透漏了羅大佑對音樂的堅持,《童年》共47行歌詞,羅大佑卻寫了五年,但終於在蟄伏多年後,羅大佑也從《童年》成長,成為家喻戶曉的歌手。

戀曲1980

「妳曾經對我說妳永遠愛著我,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永遠是甚麼…」

《戀曲1980》是羅大佑創作的第一首情歌,也是「戀曲」系列的第一首歌。歌曲內容表達了愛情的脆弱與不確定性,熱戀時兩人間的甜言蜜語乃至海誓山盟,是激情之下的產物,最終仍舊會歲著感情的逝去,而隨風遠去。另一方面,曲中「你不屬於我,我也不擁有你…」也傳達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縱使是愛情,也無法剝奪一個人的人格、想法。

事實上,這首歌與張艾嘉有相當關係。當時才子佳人相戀,眾人都非常看好,沒想到不到一年兩人便以分手收場,後來張艾嘉受訪時被問及此事,她只淡淡地說了句「好像愛情不是羅大佑生活的全部」。或許正如歌中所欲傳達激情之後的維持與保有自我,才是羅大佑最看重的。 (相關報導: 家裡從不為錢憂慮,直到爸媽忽然離異…療癒無數人心,才女陳綺貞10首金曲唱出生命 更多文章

之乎者也

「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都曾經這麼說,現在看看我們的青年他們在講什麼…」

此首歌收錄於羅大佑的第一張專輯,同時也是專輯的名稱。「之乎者也」典故出自於宋朝趙匡胤的故事,諷刺文人只會墨守成規、咬文嚼字。而此曲的年代正值民歌鼎盛時期,當時就有人認為,民歌不過是一群大學生自命清高的無病呻吟,羅大佑便藉此諷刺這些愛好風花雪月、不食人間煙火的年輕人,對社會毫無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