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伊始「中國崩潰論」四起,始作俑者乃美籍華裔律師章家敦,2001年章氏著作《中國即將崩潰》一書出版,他斷言短則5年,長則10年,中國必將崩潰,死期大約是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十多年過去,又一屆北京奧運會即來臨,但你並沒有看到已經解體或正在解體的中國,反而是「美國崩潰論」的悲歌繞梁,美國本土及其盟國作者的預測死期大約是2025年,更甚者與美國有DNA血緣的「五眼聯盟」中兩個兄弟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數周前公開吶喊為美國崩潰提前「應變」,一篇發表於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Mail),標題「美國政體已經破裂可能崩潰 加拿大必須做好準備」,另一篇發表在澳洲《雪梨先驅晨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標題「澳大利亞需要為美國民主的崩潰做準備」。
牛頓的影響無遠弗屆,除了自然科學之外我們也早已習慣用牛頓的因果關係推論社會和政治現象。美國是標準的民主國家有良好的制度,怎麼可能崩潰?中國是極權的國家問題累累怎麼可能不垮?然而事實常常出乎這種預料,「簡單而確定的因果」推理和政治發展的實際經常背離。遺憾的是半個多世紀以來政界對這種矛盾麻木無知,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牛頓哲學的光環可以掩蓋「制度優勝劣敗」的政治達爾文主義的基本錯誤。這種無知到了今天已發展到足以誤國害民的危險程度,為此我們必須吶喊!
原來我們忘記了科學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故事,除了牛頓的「精準宇宙、鐘錶世界」的經典哲學外,1930年代還發生過一場「量子」風暴,掀起這場革命的是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的「量子貓」。有一隻貓關在籠子裡,在牠傍邊有一瓶毒藥和放射性元素串聯在一起,你可以想像如果放射元素在某一瞬間突然衰變,和它串在一起的毒藥瓶便被打破,貓因中毒必定死去。
吊詭的是衰變是隨機的不確定過程,你無法確定發生的具體時刻,籠子外面的觀察者除非打開籠子,否則無法斷言貓的死活。薛丁格是天才,就這樣巧妙的把神秘的既確定又不肯定的、微觀量子的「波、粒」二重性引到宏觀觀察的平臺。所謂波、粒二重性是指量子既有連續波動的「波動特徵」又有粒子位置不確定的「粒子特徵」,兩種概念可以視為同一硬幣的兩面。

薛丁格的貓說明一個重要的認知原理:一旦觀察者介入,被觀察的系統雖被揭露,但狀態已經改變,貓的生態事實和人的認知推理常常如此不近情理的矛盾,你怎麼敢相信一件事既有又沒有呢!遺憾的是近百年來我們是牛頓的俘虜,我們只相信觀察能瞭解真相,忘記了觀察到的真相卻常常是假相。 (相關報導: 劉性仁觀點:論習近平「2022共產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 | 更多文章 )
在資訊高度發達的後真相時代,各種來源的資訊如此交錯複雜的糾纏在一起,真相和認知的分歧已經到了臨界狀態。數日前巴黎雷蒙德龐加萊醫院主任醫生佩羅納(Christian Perronne)在盧森堡眾議院針對「疫苗無用論」發表談話轟動歐洲。這還了得如果疫苗無用,三年來全人類對病毒的戰爭豈非鬧劇?其實歐盟官方態度是模糊的,並未全盤否定佩羅納的全部見解,至少承認了一個無法推翻的事實「打疫苗死的比感染死的多」。台灣也如此,截至11月臺灣因新冠肺炎死亡人數847例,但因疫苗接種而死亡案已達1,006例。看起來歐盟對疫苗具有量子貓的「波粒二重性」是舉手贊成的,疫苗的作用既有可預測的一面更有不確定的另一面,對後者我們至今的知識仍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