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自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域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洞察國內外形勢和台海局勢變化,總結中央對台工作大政方針及實踐,就對台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政策主張,形成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也就成為大陸當局2022年起最權威與最具代表性的具體說法,一切大陸對台政策都是沿襲此一總體方略而展開,值得外界加以研析探究。
日前台北論壇舉行2022年兩岸關係展望講座,對於當前兩岸關係緊張對峙,前陸委會副主委、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建民教授指出,兩岸已處在戰爭邊緣,大陸有武統的可能,目前完全看不到兩岸融冰機會。他也提出兩岸關係一變三化,四大因素出現不對稱的對撞結構。大陸的和平統一政策變了,統一目標近程化;二,武力威懾常態化;三,反對台獨國際化。
四大因素包括第一個因素是美國人的民調支持派兵台灣的數據首度過半,可是事實上美國政府不會這麼做,但這對台灣造成很大的誤導,台灣人都以為台海戰爭開打,美國人會來。第二個因素是今年年底中共20大,中共領導人可能提出總體規劃,一定圍繞在統一方面,對台政策可能稱為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新方略;第三是台灣方面選舉時的反中結構已經形成,民進黨只要把反中牌舉起來一定獲勝;第四是反中聯盟成形,美英澳同盟(AUKUS),這又給台灣人一個大幻想,不認為大陸會訴諸武力,就算會美國也會來、盟友會來。這些觀察值得兩岸民眾思考,特別是新时代中國共產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的探究更有充分了解以避免誤判情勢。
至於趙教授指出民進黨指別人親中,其實民進黨最親中,因為民進黨一直在協助對方達成提前統一的終極目標,這些話值得深思。當民進黨以疫謀獨、以法謀獨、不斷去中國化與中華化無意是逼迫大陸縮短統一時程,造成國際的麻煩與區域的安全顧慮。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建民。(來源:台北論壇官網)
二、大陸2022新时代中國共產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內涵
那麼甚麼是2022新时代中國共產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呢?大陸權威說法可以從幾個面向來闡釋:
一是從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的宏觀面向:當2019年1月2日,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全面闡述立足新時代、在民族復興偉大征程中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重大政策主張。無疑地中共促成國家完全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總體方略的核心。
三是寄希望於臺灣人民、反對台獨分裂面向:這一點誠然是大陸當局首先必須應付的麻煩,當台灣民眾在長期民進黨操作下支持台獨那麼反分裂國家法便有隨時啟動的風險,也會造成大陸單向單邊主導兩岸關係政策,不再考慮外國勢力及台灣民意,這也是大陸當局再三堅決地表述反對台獨。大陸反對台獨是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總體方略的題中之義。祖國統一的必然和台獨覆滅的宿命,自始自終都是大陸當局堅定自信和平統一是兩岸關係發展大勢和民族復興歷史進程所決定的,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
四是融合發展、共同市場發展面向:既要發展更要融合,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要求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努力把福建建成臺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再到2021年在福建考察時強調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因此台灣問題漸漸有福建化的趨勢。至於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加強兩岸產業合作、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壯大中華民族經濟、支援台商台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寫入十四五規劃,成為新發展階段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兩岸合作深化的重要綱領和行動指南。從臺胞享受醫保、購房等同等待遇,到許可台企同等參與新基建、支持台企上市,政策措施愈加具體。
五是文化傳承、心靈契合面向:中華傳統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心靈根脈和心靈歸宿。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兩岸同胞一家親,根植於兩岸同胞共同的血脈和精神,紮根於我們共同的歷史和文化。
三、美中台三方關係互動及兩兩雙邊關係的情況
從上述五個面向來理解大陸對台基本政策,結合國際局勢和兩岸發展現況與台港澳關係,筆者發現可以呈現幾種結果:
(三) 資本主義越想染指社會主義,越無法改變社會主義
(四) 越多國家與勢力介入台海,台海局勢越危險與越複雜
(五) 中美越理性考慮成本與風險評估,美中台三方越不容易產生系統性的危險
(三) 台灣民意越受美和反華及港獨影響,大陸對獨反制與制裁力量越強
(七) 去中國化與去中華化動作越多,台灣越去不了中國化與去中華化
(八) 疫情對兩岸衝突有降溫緩衝作用,但對民間融合發展及交流也帶來限制
(九) 兩岸當局越單向直線思考,兩岸關係越難互諒互信
(十三) 台年輕世代越反中,未來發展與生存環境越困難
(十四) 兩岸透過法律與行政手段越多,兩岸民眾越來越難生活
(三) 台美越自卑與越沒自信,越容易產生不自然與不正常的政策
(四) 美越挺台民進黨與台獨,台灣民意誤判可能性越大
(二) 美國越想干涉介入與改變大陸民主,大陸越不容易改變
(三) 美式民主與中國式民主越分歧,民主推廣越困難,內部矛盾大
(一) 兩岸關係越衝突,台港與台澳關係越無法正常化
四、結論
中美關係及兩岸關係都不可能不變動,實力會變、內外環境會變、民意也會變。台灣問題看似已經成為中美關係操作之工具與代理人戰爭,兩岸呈現出西方意識形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價值之意識型態衝突,台灣問題確實有烏克蘭化情形,所謂的烏克蘭化指的便是軍事衝突、經濟凋敝、自己的命運不是自己決定,而是由大國決定。
2021年習拜會主要目的就是「重新建立對話」,以確保在雙方競爭時,不會升級為災難性事件。但明顯的可以看到,美國對於中國仍是充滿敵意,保持競爭、合作和爭論。誠如競爭是常態,美中合作的重點不是誰屈服誰,而是美國試圖培養更好的條件,以便他們能夠更有效地與中國競爭。中美雙方對臺灣議題、民主人權和意識形態顯然難有共識。美中在2021年也仍難以突破,以遺憾收場。
美國的對華一致性在於一向以「和平演變、顏色革命、軍事介入」等三種方式交叉運用在對外關係上。美國對中國大陸崛起的干預,也系採取這三種手段。美國對中國大陸的戰略操作,包括:具有全球或國際一致性質事務者,強調合作;具有與美中各自整體國力發展相關,卻又無法短期間脫鉤性質事務者,進行競爭;具有威懾、威脅性,且具有領導與扈從結果之決定性行動者,進行對抗。從某種角度來看,美國也相當的一致。
2021年美國保持戰略模糊,以便有迴旋的空間;大陸展現戰略清晰,也有其好處,無論戰略模糊或是戰略清晰,臺灣議題是最明顯呈現雙方差異的問題。美總統拜登仍強調美國堅守基於《臺灣關係法》、中美三公報及六項保證的一中政策,美國強烈反對改變兩岸現狀或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片面行為。美國一中政策的戰略模糊由此可見,但美國始終沒有明確反對台獨、講明白一中政策的一中是甚麼,大陸明確的一中原則,把規矩訂好,接下來就是執行的問題。
美國的一中政策、大陸的一中原則與藍營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及綠營的不承認一中朝向一中一台方向前進,而國際間也都紛紛打著對自己有利的算盤,美國印太戰略正評估台灣問題所付出的成本;日本正在算計台灣問題應如何對美台有個交代,其他國家莫不從自己的國家經濟和政治利益來打量應當介入的程度。
美日自認世界上沒有任何兩個國家在幫助中國經濟發展和融入國際體系方面做得比美國和日本更多,因此,就美、日對中國在經貿領域、安全領域、人權領域等挑戰的評估而言,是非常一致的,立場也相近。但一提及市場和經濟,結論又立刻改變。
大陸要避免核心利益受損,將台海局勢的主動權抓在手上,這便是大陸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的重點。不只反獨還要融統、促統,求發展,共創民族復興。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是整體的布局安排,不只有軍事政治,更有經濟、文化、教育等面向,全面且完整,牢牢抓緊主動權,積極運用軟硬兩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