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暖化程度到底多嚴重?誰是罪魁禍首?11張圖讓你完全掌握氣候危機

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瑞典青年氣候運動通貝里(Greta Thunberg)。(AP)

聯合國在格拉斯哥舉行的氣候大會讓氣候危機再次成為人們的關注焦點。DW統整了其中最重要的數據。來看看與過去相比,地球發生了哪些改變。

全球國家及政府領導人第26次召開會議,討論氣候變化的成因和後果。以下的5個問答題目將帶您了解,我們所居住的星球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1 哪些地區排放最大量的二氧化碳?

越來越多政府承諾在未來10到30年間讓其經濟實現碳中和。然而,在歐洲和美洲的排放量趨於穩定的同時,亞洲和非洲的排放量正在升高。從下圖可以看出,經濟必須做出多大的變化才能實現碳中和。

但單看排放量並不足夠。因為尤其是亞洲地區的人口在過去幾十年間出現巨幅增長,更多的人口就意味著更高的資源消耗。

Data visualization COP26 CH

如果將二氧化碳排放與人口規模相對照,就會看到一副截然不同的畫面:排行榜上排放量最高的國家除了美國、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外,還有世界其他地區的國家,包括俄羅斯、沙特阿拉伯、阿曼、卡塔爾和蒙古國。

究竟誰應該肩負起責任,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做出最重要的貢獻呢?專家認為,並非所有國家都應該承擔同等責任,必須考慮到經濟實力和財富。

Data visualization COP26 CH

如果將各國的人均排放量按照收入群體進行細分(見下圖)就會發現,平均收入越高,人均排放量就越高。

各國在各個收入組別中也呈現極大差異,而且收入等級越高,差異便越大。高收入、高排放量的國家-例如卡塔爾-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就比德國或法國更高,而這些國家都在同一個收入組別中。

而印度、中國等國的人均排放雖然相對低,但由於人口基數龐大,其氣候政策能造成龐大影響。

Data visualization COP26 CH

#2 溫室氣體的最大來源為何?

經濟實力和二氧化碳排放密不可分。因此,工業領域佔溫室氣體排放的最大份額(35%)也就不足為奇了。

農業、林業和土地利用變化合計佔20%,是二氧化碳、甲烷和二氧化氮等溫室氣體的第二大排放源。

Data visualization COP26 CH

特別是在過去20年之間,森林砍伐量持續增加。俄羅斯、巴西和美國所砍伐的森林面積最大。 (相關報導: COP26》我們脆弱的島國:漠視氣候變遷危機,台灣減排績效全球吊車尾 更多文章

與1990年至2000年這段時期相比,森林砍伐自此之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