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選舉》反移民的移民後裔、反歐洲的歐洲人:年僅23歲的法國極右派政治新星巴爾德拉

法國極右派政治人物喬丹‧巴爾德拉(Jordan Bardella)。(AP)

5年一回的歐洲議會大選將於5月23日登場,隨著近年歐洲各地民粹勢力崛起,本屆選舉備受矚目。其中來自法國的23歲參選人巴爾德拉,正是在這波歐洲右轉潮中冉冉上升的政治新星,根據14日發布的最新民調,如無重大意外,這名由極右派政黨「國民聯盟」(原國民陣線)派出的青年,將在5月順利踏入歐洲議會的議事廳。

「篩子」是歐洲的象徵,反對「歐洲」的歐洲議會參選者

據德國《明鏡》(Der Spiegel)周刊報導,在法國為歐洲議會選舉舉辦的第一場電視辯論會上,各黨派派上場的重要參選人得帶上自己心目中的「歐洲象徵」。保守派的共和黨參選人選擇荷馬史詩《奧德賽》(Odyssey),左翼政治家格魯克斯曼(Raphaël Glucksmann)帶了柏林圍牆的碎片,至於巴爾德拉(Jordan Bardella)則在攝影機前舉起一個廚房裡常用的工具——一個篩子。

法國極右派政治人物喬丹‧巴爾德拉(Jordan Bardella)。(AP)
法國極右派政治人物巴爾德拉(Jordan Bardella)。(AP)

舉著篩子的巴爾德拉可不是在開玩笑。這名23歲的青年政客,來自勒潘(Marine Le Pen)領導的民粹政黨「國民聯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原Front National國民陣線)。巴爾德拉可能年紀尚淺,但他對於政治話術的運用可說是知之甚稔。在電視辯論後,巴爾德拉把話挑明:「我根本不用想多久,篩子就是最適合的象徵。歐盟就像一個篩子,就這樣讓一堆東西進來——武器啦、移民啦、恐怖分子啦。」這名極右派政治新星直說:「就是會危害我們健康的東西,歐盟並沒有在保護我們。」

法國極右派政治人物喬丹‧巴爾德拉(Jordan Bardella)。(AP)
法國極右派政治人物巴爾德拉(Jordan Bardella)儘管是參選歐洲議會大選,但是現場插滿的卻是法國國旗。(AP)

民調顯示,巴爾德拉很能擄獲選民芳心,國民聯盟目前只落後法國執政黨共和國前進(La République en marche)2%,按此趨勢,巴爾德拉將在5月順利代表國民聯盟進入歐洲議會。根據《明鏡》報導,在近日一場記者會中,這名小伙子一項一項地說出自己當選後想要完成的政見:他想限制自由貿易協定,因為這些協定「正在殺死我們的農人」;他想降低入境的移民人數,因為「我們不需要移民」;他想讓法國人能夠重新拿回「金錢的掌控權」

換言之,儘管巴爾德拉投入的是歐洲議會的選舉,骨子裡卻是不折不扣的疑歐派,反對「多元一體」這項歐盟價值。德國報紙《時代雜誌》(Die Zeit)更直接在標題稱呼巴爾德拉為「反對歐洲的歐洲人」(Europäer gegen Europa)

來自郊區的移民後裔

在各種選舉造勢活動中,勒潘與巴爾德拉的人設與分工相當清楚——前者負責嚴肅的意識形態定位問題,後者負責吸引年輕選民,此外,他們也在大眾面前營造出伯樂相中千里馬的故事:巴爾德拉這名才華洋溢的政治家受到勒潘慧眼青睞,因此大力提拔、委以重任,甚至提名他參選歐洲議會,絲毫不嫌棄他年紀太輕資歷太淺。這樣的政治修辭對年輕選民來說顯然相當對味,根據《鏡報》引用Elabe研究機構(Elabe Institute)的民調結果,法國18至24歲的選民中有23%都支持國民聯盟。 (相關報導: 英國脫歐歹戲拖拖拖》歐盟傾向同意延展退出期限 法國提附帶條件:不可破壞歐盟運作 更多文章

不過,巴爾德拉的崛起,自然不是千里馬遇見伯樂如此單純,或許故事反而還應該反過來說,這名才思敏捷的年輕基進右派分子,對勒潘和她的黨而言,才是從天而降的禮物。自從2017年總統大選的敗給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後,國民陣線陷入危機,不僅數名年經政治家紛紛出走,黨員人數也開始下跌。勒潘在2018年將政黨改名為「國民聯盟」,試圖擺脫與「國民陣線」連結的極右派惡名。然而,除了黨名之外,黨內也需要亟需補充新血,於是,年輕的巴爾德拉得以出線。

法國極右派政治人物喬丹‧巴爾德拉(Jordan Bardella)與瑪琳.勒潘(Marine Le Pen)。(AP)
法國極右派政治人物巴爾德拉(Jordan Bardella)與瑪琳.勒潘(Marine Le Pen)在造勢場合一搭一唱,分工明確。(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