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時代,有哪些新的投資機會?不只微軟、Meta,這種公司都是隱形冠軍

元宇宙時代,有哪些新的投資機會?(圖/Pixabay;作者/JESHOOTS-com)

依照2021年6月的資料為基準,美國納斯達克股市企業市值排名前五依序是蘋果、微軟、亞馬遜、Google、Facebook(現已更名為Meta),第六名是台積電,緊接著是特斯拉與阿里巴巴。這些業者都是以資通訊為基礎嘗試產業創新的數位企業,被視為在智慧型手機、電動車等新興數位典範之下的受惠股。這麼說,元宇宙能提高哪些企業的公司價值?

Facebook與微軟為何自主製造晶片?

若要問行動裝置時代成長最多的業者,無疑是蘋果與三星電子,這兩大智慧型手機業者,接著是生產智慧型手機記憶體與顯示器的SK海力士(SK Hynix)、樂金顯示器(LG Display)等,以及提供通訊服務的電信業者與成功利用行動裝置服務作為商業模型發展的軟體業者。那麼,元宇宙能讓哪些企業成為受惠股呢?

生產VR、AR裝置的製造業者肯定能維持穩定的獲利模式,不過該注意的並非三星電子、樂金電子等傳統製造業者,而是像Facebook、微軟等,以網路為基礎成長的軟體業者。至於Sony、HTC、蘋果等傳統製造業者在未來元宇宙市場正式邁入成長期時,也能透過生產相關裝置受惠。其他還值得關注的業者是生產VR、AR裝置必要零組件的企業。

VR、AR裝置若要比目前以更高解析度呈現鮮明、逼真畫面,必須有高效能晶片、記憶體及展現沈浸式效果的輸入裝置。因此生產相關零組件的供應商會是受惠股。但是Facebook與微軟已展開元宇宙專用晶片的自主研發,似乎不打算依賴供應商的外部供應。

Facebook與微軟為何決定自主研發晶片?因為Facebook與微軟欲開發元宇宙平台的專屬服務,與競爭對手展現產品差異。這麼一來,必須有支援自家特殊功能的大容量、高規格訂製晶片。這種情況不只發生在元宇宙領域,Google為了運作規模龐大的伺服器,自主研發張量處理器(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s)與人工智慧專用晶片;為了自主研發智慧型手機,也投資發展行動裝置應用處理器(AP,Application Processor)。其他像特斯拉,自主生產全自動駕駛(FSD,Full Self-driving)的AI晶片,蘋果也為筆記型電腦MacBook、平板電腦iPad自主生產A系列、M系列晶片。

在元宇宙領域,科技巨擘企業同樣也投資自主研發晶片,欲建立屬於自己的差異化生態圈,藉此達到比既有半導體更高的效能與效率,以低成本創造特別的使用體驗。

找出擴張元宇宙的隱形企業

元宇宙市場發展成熟時,不是只有Facebook、微軟等推出相關裝置的業者與開發殺手級應用的軟體業者受關注,提供各種技術與解決方案的業者也同樣值得重視。這種提供技術與解決方案的業者通常屬於上游產業鏈,從事企業間(B2B)的元宇宙事業,生產屬於元宇宙發展基礎的產品,一般消費者或使用者容易忽略。 (相關報導: 科技熱議》元宇宙夢碎!手握五兆現金,蘋果、臉書、微軟,為何相繼叫停AR及VR相關計畫? 更多文章

大約1995年個人電腦市場蓬勃發展時,組裝電腦尤其受歡迎,當時位在首爾龍山區銷售電腦零組件的業者處於經濟景氣,但並非所有電腦零件店家都很賺錢,有許多業者無法持久經營,店家不斷汰舊換新。真正在當地維持穩定收入的業者反而是餐飲店,餐飲店以前來購買電腦零組件的消費者作為客源,賺到高於預期的獲利。(延伸閱讀:科技熱議》元宇宙夢碎!手握五兆現金,蘋果、臉書、微軟,為何相繼叫停AR及VR相關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