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機恐讓我們退回化石燃料時代!《經濟學人》建議這麼做,同時滿足能源、氣候安全

能源市場面臨嚴峻考驗。(美聯社)

俄羅斯將能源供應當成地緣政治武器的同時,全球仍迫切需要應對氣候變遷問題。即使戰爭不停歇,各國政府也必須設法在不破壞環境的情況下解決能源危機。

今年全球遭受的能源衝擊是自1973年和1979年中東石油危機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痛苦幾乎是肯定的,由於燃料和電力價格攀升,大多數國家都面臨著增長乏力、通貨膨脹、生活品質下降和政治動盪。

但長期影響將如何改變能源產業還很難說,《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23日刊登文章「如何在不破壞環境的情況下解決世界能源危機」指出,如果各國政府應對不力,今年的能源危機可能會讓化石燃料業重新崛起,使全球減緩氣候變遷的路途更難行,因此各國領導人必須設法找出同時滿足能源供應與氣候安全的解決方法。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美聯社)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美聯社)

各國能源政策開倒車,未來將更難淘汰化石燃料

俄羅斯正在減少對歐洲國家的能源供應,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上周將通過北溪一號管線的天然氣削減到剩產能的40%,歐洲正為了即將到來的冬天儲存天然氣,希望避免執行天然氣配給措施。主導歐盟氣候政策的歐盟執委會副主席蒂默曼斯(Frans Timmermans)23日表示,目前已有12個歐盟國家受到影響。

美國每公升汽油要價5美元(約新台幣148元),能源衝擊可能成為政治災難,美聯社-NORC公共研究中心(Associated Press-NORC Center for Public Research)5月份民調顯示,只有39%美國成年人滿意拜登(Joe Biden)的執政表現。其他民生物價也被波及,澳洲社群媒體用戶分享了當地超市一顆萵苣的價格照片,當地一顆萵苣的價格高達12澳元(約新台幣259元),引發生菜之亂。

波蘭的天然氣輸送系統運營商Gaz-System在華沙附近的輸氣管。(美聯社)
波蘭的天然氣輸送系統運營商Gaz-System在華沙附近的輸氣管。(美聯社)

《經濟學人》指出,發達國家8%的高通膨率有三分之一是由燃料和電力成本飆升所造成。民怨一發不可收拾,政府高層開始轉頭敦促增產化石燃料。主張綠色革命的拜登政策大轉彎,將訪問沙烏地阿拉伯,要求其增加石油產量。德國、奧地利正轉向燃煤發電,以儲存冬天所需的天然氣。中國和印度國營礦業公司大幅提高煤炭產量。

「當前各國能源政策一片混亂是可以理解的,但它可能阻礙清潔能源轉型而帶來災難。」《經濟學人》強調,各國一旦開始走回頭路,重啟火力發電廠、放寬化石燃料限制和停徵汽油稅,將很難再撤回,因為化石燃料業者將更有理由抵制市場淘汰燃煤,「這就是為什麼即使在戰爭爆發時,政府也必須專注於解決能源行業面臨的根本問題。」

2021年秋季,歐美能源價格飛漲(AP)
歐美能源價格飛漲(AP)

如何在不破壞環境的情況下解決能源危機?

《經濟學人》建議,各國政府應優先設法增產相對清潔的化石燃料,例如簽訂15到20年的天然氣項目合約,剛好與2050年減排目標一致。

歐洲和亞洲尤其需要擺脫對俄羅斯天然氣和煤炭的依賴,但其液化天然氣產量太少,所以政府必須想辦法讓有關企業支持短期增加天然氣供應的計劃:一種辦法是,政府簽約保證讓供應商在短期內獲得足夠投資報酬;另一辦法是,承諾國家會支持以碳捕集與封存等方式降低汙染。

同時,政府還必須繼續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佔額,擴大電網覆蓋範圍、增強電網韌性。傳統電網的設計是20世紀的思維模式,而21世紀的新式電網應轉向智能、穩定供電,並且能承受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電力匯入。

311浩劫十周年。福島核災過後,世界各國對核能發電的態度轉變為高度警覺,圖為2021年3月,南韓環團呼籲拒絕核能。(AP)
311浩劫十周年。福島核災過後,世界各國對核能發電的態度轉變為高度警覺,圖為2021年3月,南韓環團呼籲拒絕核能。(AP)

很多國家繼續爭論擁核還是反核,《經濟學人》認為更重要的是改進核電建設。存在強烈反核意見的國家政府,必須通過展示有更好的事故保障措施和新的廢料儲存方法來贏得支持;政治人物需要告訴選民,能源轉型要同時摒棄化石燃料和核能是「很危險的幻想」。

最後,《經濟學人》建議政府應使能源產業的未來更可預測。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數據,為了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市場投資額須達到每年5兆美元(約新台幣148.6兆元)。風險在於,這場疫情與俄烏戰爭引爆的能源危機以及政府的混亂反應,讓投資者更加警惕。

為了刺激更多人來投資綠色能源,將需要穩步能源轉型的政策,讓外界更加確定國家可以使用哪些能源以及會使用多長時間;提升污染處理費用,使企業了解污染的成本;以及強制淘汰高汙染的技術。《經濟學人》在文末呼籲道,2022年全球能源衝擊是一場危機也可能是轉機,政府應祭出更優良的政策以同時解決能源供應和氣候變遷問題。 (相關報導: 美國提5點計畫深化太平洋區域合作 斐濟大使:中美競爭恐讓氣候變遷成贏家 更多文章

2022年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油價一飛沖天,引發全球能源危機(AP)
2022年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油價一飛沖天,引發全球能源危機(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