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將影響未來數十年的文明衝突:《中美爭鋒》選摘(2)

美國世紀」是否將由「中國世紀」接續?我們是否應該指望中國取代美國這超級大國來主導?(資料照,美聯社)

從1980年代開始,中國經歷了令人目眩的經濟發展,目前,中國正力圖超越美國成為領導世界經濟的勢力。由於夥伴國家的保留態度,北京的絲綢之路計畫(一帶一路)没有最初設想的那麼大展鵬圖,然而,無論如何,確實加深了中國在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市場渗透。與此同時,美國終於意識到,現在,中國是其主要競爭對手了。

這兩國在2019年進行了貿易谈判,但在激烈競争的背景下,雙方繼續針鋒相對互不退讓。中國電信龍頭華為所遭遇的困難,具相了這種前所未有的較勁。四十年來第一次,中共被迫坐到談判桌前。現實是,中國和美國已進入冷戰狀態,隨著新冠狀肺炎疫情爆發,更加劇了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儘管美國仍然是全球領先的軍事强國,但中國業已取得重大進展,已經挑戰了華盛頓有效支持在該地區盟友的能力。

此外,中國沒有顯示出將降低技術差距的跡象。在高速鐵路網建設和民用核能開發方面,都有令人驚嘆的進步。中國已成為電動汽車的最大生產國和最大市場、移動電話和網路的領導者等人工智能發展的先驅。如果要列出一張表單,我們可以加上最近在太空探索方面的進展,在民用航空方面,我們一樣可以預見將有類似的進程。

中美對立已演變為一場文明衝突。一個明顯走下坡但仍充滿活力且展現具有反彈能力的民主政體,與一個看來仍牢牢掌控的一黨專政,對峙起來了。在這兩者之間有一道深淵:美國人以他們的個人自由和生活方式——亦即「美國式生活」為榮,而中國人以數千年的悠久歷史自得且以快速經濟發展自豪。但是,儘管大多數中國人擺脱了貧困,人民仍受到國家的嚴密監視,國家機制越來越多地利用科技来實施歐威爾式(Orwellian-style)的社會控制,持續政治嚴控。

在熙來攘往的北京街頭,習近平正在大螢幕上發表創黨百年演說。(美聯社)
儘管大多數中國人擺脱了貧困,人民仍受到國家的嚴密監視。(資料照,美聯社)

作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員,中國利用其「世界工廠」的角色,成為主導全球大部分地區的經濟大國。習近平主席倡議的「中國夢」,把目標設定在2049年,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週年時,將帶領中國於全世界所有關键領域在在處於領先地位。中國將因此洗刷鴉片戰爭帶來的奇恥大辱。中國人獲得了正當的榮譽,且從不錯過任何機會指出他們超過五千年的光輝歷史,而年輕的美國卻只能展示兩個半世紀的存在。2017年11月,在美國總統川普首次到中國國是訪問期間,在中國電視台的鏡頭前,習近平說道:「(中國)有文字的歷史是三千年。」川普:「我想,最古老的文化是埃及,有八千年。」習近平認同,「對,埃及更古老一些。但是,文化沒有斷過流、始終傳承下來的只有中國。」

在這場瘋狂競争中,一個國家正用心竭力從另一個國家手中奪取世界領導權位,而另一個國家完全無意讓出它穩坐了一個世紀的寶座。與此同時,歐洲在這場角力中只能扮演一個無助的旁觀者,老邁的歐洲痛苦地意識到,兩者都在破壞歐洲的團結和影響力。

必須謹記的是,在過往二十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中國是世界頭號強國。直到十八世紀西方開始工業革命之前,中國一直是世界上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 (相關報導: 葛兆光專文:與渡邊浩教授對談 更多文章

在基督紀元初期,中國占世界財富的四分之一以上,但歐洲並未意識到它的存在。亞洲和國際經濟問題專家修伯特‧泰斯塔德(Hubert Testard, 2019a)在「亞洲分析」(Asialyst. com)網站上指出:「距離是巨大的……相互無知是常態。」1820年,國勢臻至鼎盛時期的中國占了世界經濟的36%。因而,在中國領導人眼中,自從1979年以來發生在我們眼前的一切,不啻是公正地回歸到十九世紀中葉西方殖民帝國羞辱的鴉片戰爭之前的境況。前美國銀行和瑞士信貸主管的美國經濟學家暨分析師戴維‧P‧高德曼(David P. Goldman),他在《亞洲時報》網上專欄中以「斯賓格勒」(Spengler)的筆名走紅,他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