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依據「九段線」劃定的南海版圖,以及南海島礁是否構成島嶼要件,向來是南海爭議核心,荷蘭海牙常設仲裁法院12日就菲律賓指控中國未依《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行使海洋權利作出裁決,認為中國依「九段線」主張的「歷史性權利」沒有法律依據,也判定太平島是「岩礁」而非「島」。對此台大國際法教授姜皇池認為,法院就這2點做出的判決恐將使其威信受損,對國際法治反將有害。
九段線歷史性權力存在於習慣國際法 不會因《公約》沒有規定就消失
問:菲律賓要求仲裁庭解釋「九段線」的主張與《公約》違背,仲裁庭曾決議要暫時保留不裁決,然而最後卻否定了「九段線」。
答:仲裁庭把自己的權力擴張的太大。
首先,仲裁庭對主權及海洋劃界沒有管轄權。中國從沒說過「九段線」內的權利是什麼?有人說是涉及主權概念的「歷史性權利」(historic rights)或「歷史性水域」(historic waters),有人說是觸及劃界問題的「海域外界線」。顯然菲律賓以中國的「九段線」只是單純主張擁有線內島嶼未對水域進行排他性主張說服仲裁庭,如此仲裁庭就可處理海洋權利的問題。然在沒有搞清楚「九段線」是什麼,仲裁庭居然自己判斷,做各種推演,否定它的法律效益,這部分有點令人不解,會使仲裁庭的權威受很大的挑戰。
其次,「九段線」的內容是什麼並不清楚,而仲裁庭推論,「九段線」是指中國主張在線內曾享有「歷史性權利」,因為1982年通過的《公約》沒有把這個權利納入,該權利就在《公約》通過後失效,這樣講也有點問題,《公約》內沒有規定,不代表這項權利不能跟《公約》並存。「歷史性權利」存在於習慣國際法,不會因《公約》沒有規定就消失,從學者的角度,我認為這個推理有問題。
問:「九段線」到底合不合法?
答:中國不會放棄「九段線」,沒有理由放棄,法律上也沒有當然要放棄的必要,不過我這麼講不代表「九段線」合法,只能說它沒有違反《公約》,因為它先於《公約》存在,但是,是否合於習慣國際法關於「歷史性水域」的概念是另一個問題。中國必須證明其他國家接受或承認,難度非常高。
傳統上至少有四種不同的「九段線」學說:「歷史性水域外界線」、「島嶼歸屬線」、「國家疆界線」、「國家海域外部界線」,中國官方至今沒說過是那一種。
仲裁庭只能就《公約》的適用與解釋進行審理,《公約》內排除「歷史性水域」的概念,而仲裁庭卻以《公約》來否定九段線效力,顯然已踰越職權,有損仲裁庭的權威性。
島嶼新解:維持一個穩定人類社群
問:太平島不是菲律賓的15項訴訟標的之一,為何仲裁庭也裁決?
答:太平島不是訴訟標的,但菲律賓在訴訟過程中補上太平島不是「島」的看法,仲裁庭可否就此判決,有爭執的空間。仲裁庭也認定菲律賓佔據的中業島和西月島,及越南佔據的南威島、以及北子島及南子島都不是島,這些也都不是原先訴訟標的。 (相關報導: 登康定級迪化艦 蔡英文:航向南海 展現捍衛國家利益決心 | 更多文章 )
仲裁庭判定太平島等地物時,提出該島礁是否有「客觀承載力、自然狀態下是否能維持一個穩定的人類社群或不依賴外來資源或純採掘業的經濟活動」等要件,釐清《公約》第121條關於島嶼須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經濟生活」的定義,從國際法的角度,對未來判斷島嶼或岩礁的爭議,有參考價值,但這次比較特殊的是,仲裁庭加入「維持一個穩定人類社群」的概念,意義仍是相當模糊,然這也只是這個仲裁庭5名法官的看法,不代表所有人都這樣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