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520淪為「思想審查日」?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12日至立法院備詢。(資料照,柯承惠攝)

總統賴清德520即將就職屆滿一年,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卻搶先發難,將對台灣藝人涉嫌配合「大陸宣傳」啟動調查,恐將會以兩岸條例33條之1等懲處,協同主管機關文化部,罰金可達新台幣50萬元。然而,520應是檢視政府施政成果,卻把主軸鎖定中共對台「政策宣示」,公開警告台灣藝人,甚至已經開出首波名單,恐讓520淪為「思想審查日」。

520的思想審查陷入一種風聲鶴唳,邱垂正受訪表示,部分藝人選在特定時間,台灣領導人發表談話或雙十國慶等,轉發具有「政治意味」圖卡,還與中國軍演時期「發聲呼應」,這些舉動可能涉及與中共黨政軍的合作。邱垂正卻沒解釋何謂「政治意味」圖卡,也沒表示如何算與大陸「發聲呼應」,顯然延續民進黨政府一貫的操弄邏輯,祭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鋪天蓋地,刻意混淆國家認同,限縮言論表達的自由意志。點名藝人淪為「射鏢畫靶」、言論界定陷入「自由心證」以及「寒蟬效應」全境擴散,只為掩蓋賴清德民調低迷的執政困局。

點名藝人淪為「射鏢畫靶」

陸委會於賴清德就職週年前夕,公開表示關注20多位台籍藝人,無疑參照過去「政治表態」公開行為,直接質疑配合中共統戰操作,除了公開點名歐陽娜娜,其餘採取隱匿不告,反而塑造一種風聲鶴唳的政治氛圍。表面上,政府此舉係基於國安考量,意圖防範大陸透過藝人影響台灣輿論,但是這種設定立場,檢視過去的清算作為,無疑就是鎖定目標,公然警告並且尋找證據合理化,已被外界質疑為「射鏢畫靶」。 

政府並未具體指出被點名藝人的名單來源,邱垂正甚至還在政論節目,宣告已經列出重要查核對象,又不明確指出配合敵對行為,卻在媒體頻道遂行政治標記,儼然造成全民社會對特定者以放大鏡檢視,恐讓藝人變成政治鬥爭下的代罪羔羊,進而削弱台灣最引以為傲的言論自由與多元包容。尤其藝人身處跨國演藝事業,本就需在兩岸之間維持語言與文化的彈性表述,若僅因一句「支持兩岸一家親」,即被視為「統戰共犯」,恐讓520淪為一場文字獄的即興演出。

言論界定陷入「自由心證」

陸委會如何界定藝人言論,是配合中共還是自由意志?是否「遂行中國統戰」,或僅出於個人選擇的自由發言,往往難以清楚劃分,界線模糊且主觀色彩濃厚,而這正是判斷藝人政治立場最具爭議之處。在缺乏明確及客觀指標下,容易落入「自由心證」的陷阱,導致社會輿論變成政治鬥爭的延伸。因此,與其祭出國家機器篩檢個別藝人的政治語彙,不如提升全民的媒體識讀能力,引導社會自主辨識資訊的來源立場。一旦將藝人「愛兩岸」的表態視為洪水猛獸,不僅無助於防堵統戰,更可能加劇社會分化對立。 

總統賴清德去年520上任,就職演說引起大陸強烈反彈,掀起台灣藝人陸續表態浪潮,包含五月天主唱阿信提到「我們中國人」;蔡依林在南昌開唱也向歌迷大喊「我們中國南昌最熱情了」;另歌手「信」(蘇見信)更在微博發文「我一直都是支持統一的啊」;王心凌轉發中國《人民日報》發出的「國土不能分,民族不可散」貼文,當時一度在社會輿論下呈現既批判又同情的兩樣情。如今,賴政府顯然不想重蹈覆轍,對比陸委會今年祭出查處作為,恐怕上述所有藝人都將無一倖免,以此確保賴總統在任職周年可以耳根清靜。

「寒蟬效應」全境擴散  

賴清德520的言論禁令不僅只是口頭警告,也是民進黨政府意識形態的法律化,在敵對勢力下限縮陸配居留、圍堵陸媒採訪、修法限制陸資來台等作為,逐步將「親中即敵人」視為國內的政治主流,導致今日針對藝人畫下政治紅線,背後共同邏輯是將政治宣傳延長戰線,進而放寬在地協力者共同定義,再以國家機器醞釀寒蟬效應。

邱垂正急著警告所謂配合大陸對台操作藝人,某種程度也為賴清德就職周年演說的言論鋪路,才在尚未查無不法之際公然點名特定藝人,無形之中是對國內演藝圈施壓進行「政治審查」,一旦沒有「思想表忠」,或是表錯態或站錯邊,就會遭受國家機器以及公共輿論的雙面夾殺。

賴清德最新民調陷入死亡交叉,既不面對大眾檢驗,也不進立法院國情報告,還把矛頭指向演藝人員,陸委會要求「不得配合對岸宣傳」,也把個人意志當作統戰手段?反對台獨都視為在地協力者?這種以敵我對立的政治操作,輔以法律箝制國內言論自由,已讓520淪為「思想審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