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派早被淘汰的選舉 親西方無黨籍數學家逆轉勝當選羅馬尼亞總統

2025年5月18日,羅馬尼亞中間派布加勒斯特市長達恩贏得總統大選。(美聯社)

在羅馬尼亞備受矚目、左派早在第一輪投票就落敗的總統決選中,布加勒斯特市長尼庫索爾.達恩(Nicusor Dan)成功逆轉局勢,擊敗極右派「羅馬尼亞團結聯盟」(AUR)領袖喬治.西米翁(George Simion),幾乎完成的計票結果顯示,達恩取得超過54%的得票率。這場選舉不僅是國內政治的轉捩點,也被外界視為羅馬尼亞在東西方地緣政治中的重要選擇。

根據選舉委員會公布的統計,在總投票數約1160萬中,已計入的1070萬票顯示達恩以54.19%領先,西米翁則獲得45.81%。儘管西米翁在5月4日的首輪投票中得票接近達恩的兩倍,並獲多項民調看好奪冠,決選結果卻出現戲劇性逆轉。分析指出,達恩主打的親歐盟與改革形象顯然受到更多選民青睞,在第二輪中多拿下近90萬票。

政治危機後舉行的選舉

選舉當日投票率高達64%,顯示選民動能顯著提升,較首輪的53%大幅增加,尤以海外選民踴躍參與最為顯著。根據官方統計,約有164萬名旅外羅馬尼亞人在全球特設投票站投票,比首輪多出66萬人。投票於當地時間18日晚間9時(格林威治時間18:00)結束。

當晚,大批支持者聚集在布加勒斯特市政廳前的達恩競選總部,高喊「尼庫索爾!」並揮舞歐盟旗幟,每當電視公布的即時得票顯示達恩的領先幅度擴大,現場便爆出歡呼聲。晚上11時過後,達恩現身陽台,向聚集人潮揮手致意,引發熱烈回應。

達恩在受訪時表示,「選舉不是關於政治人物,而是關於社群」,他強調,這次選舉的勝利屬於「一個希望羅馬尼亞徹底改變的社會」。他也承認,仍有一群人對現行體制感到憤怒與不滿,並稱這樣的情緒是可以理解的。

根據外媒報導,在競選總部的熱鬧場面中,一名名叫盧克桑德拉.喬治烏的支持者對美聯社表示,她對結果「激動萬分」,並說:「我真的很害怕我們的歐洲力量就此終止……現在我們仍在歐洲,並不需要再為此奮戰。」

這次選舉是在羅馬尼亞歷經一場政治危機後舉行。去年,羅國最高法院因選舉違規與俄羅斯干預疑雲(克里姆林宮否認相關指控)宣布取消選舉,當時極右派黑馬卡林.喬治斯庫(Calin Georgescu)在首輪領先,國內政局陷入動盪。

數學家以無黨籍身分勝選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於選後向達恩致賀,並在社群平台X表示,羅馬尼亞人民踴躍參與投票,做出一個「選擇開放、繁榮、屬於強大歐洲的羅馬尼亞」的決定。

55歲的達恩原本是一名數學家,因在市民運動中反對違法開發案而打響名號。2016年創立改革派政黨「拯救羅馬尼亞聯盟」,但後來以無黨籍身分參選,政見包含親歐政策、加強與西方連結、支持烏克蘭與推動財政改革。

而面對敗選的西米翁,當天下午仍對媒體表示對勝選有信心。他在羅馬尼亞共產時期建造的巨大國會大樓台階上預測將贏,並再度質疑鄰國摩爾多瓦的投票程序,表示其黨將進行平行計票。不過他也表示整體選舉過程「令人滿意」。 (相關報導: 川普重臣又挺歐洲極右派:羅馬尼亞禁止親俄候選人參選總統,馬斯克、范斯痛批「瘋了」 更多文章

西米翁為前社運人士,曾主張與摩爾多瓦統一,其政黨AUR自2020年國會選舉進入國會後迅速壯大,如今已是國會第二大黨。他以反建制、減稅、精簡官僚作風為訴求,強調恢復人民主權,黨綱標榜「家庭、國家、信仰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