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16日率先報導了輝達將在上海設立研發中心的消息,並指出儘管川普政府持續收緊對中國的晶片禁令,導致輝達在中國的銷售業績下滑,但黃仁勳仍持續鞏固在中國的競爭力,並將中國視為全球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
知情人士對《金融時報》透露,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今年4月親赴中國,並與上海市長龔正會面,受到地方政府的歡迎與支持。將在上海設立的研發中心將加強輝達的中國團隊、深入瞭解中國客戶需求,並協助總部設計既能符合美國規範、又具競爭力的產品。
黃仁勳仍看好中國市場
《華爾街日報》指出,自2022年起,美國政府對輝達最先進AI晶片出口中國實施出口管制,導致輝達在中國的銷售額大幅下滑。根據財報,過去一年中國市場僅占輝達營收13%(約170億美元),遠低於出口限制前的26%。不過黃仁勳預估,中國未來幾年有望成為輝達500億美元級別的市場。
輝達目前正尋找上海合適的辦公空間,希望可以容納現有員工及未來新進人員。知情人士指出,上海市政府已承諾提供租稅優惠及簡化行政流程,協助輝達的研發中心專案順利推動。上海同時也是特斯拉中國工廠的所在地,對外資企業極具吸引力。目前輝達在中國約有4000名員工,大約半數都在上海。
《金融時報》指出,除了處理中國當地的需求外,上海團隊也會繼續參與全球研發專案,包括晶片設計驗證、現有產品優化,以及自駕車等領域的專項研究。黃仁勳也希望藉此吸引中國頂尖AI人才。目前輝達正在上海招募多項職缺,包括協助「引導下一代深度學習硬體與軟體開發」及「設計、優化具全球競爭力ASIC」的工程師。
輝達強調「不會踩線」
輝達則強調,不會將GPU設計圖送往中國進行修改以規避出口管制,也沒有在中國任何地點重新設計晶片,GPU的核心設計與生產仍會留在海外。但《華爾街日報》也指出,輝達確實多次針對美國新規推出降規版本的晶片、維持對中國的供貨。此舉曾引發部分美國官員不滿,認為輝達未能積極協助遏止中國AI技術發展。
輝達表示,會嚴格遵守美國出口法規,並主張應繼續向中國客戶供貨,而非將市場拱手讓給如華為等中國本土企業。事實上,華為等中國科技公司正積極填補輝達留下的市場空缺。川普政府則再度警告全球企業,若使用華為的AI晶片,可能違反美國出口管制、甚至面臨刑事責任。輝達已告知部分中國大客戶,將調降最新H20晶片的效能,以符合最新出口規範,並正設計基於更先進Blackwell架構、符合規範的新一代產品。
由於最暢銷晶片受限,輝達目前向中國客戶提供L20等低階晶片,這類降級產品缺乏高頻寬記憶體、運算能力也較弱。知情人士指出,中國大型科技公司對這些產品興趣有限,因為其效能不及華為等本土競品。一位中國科技巨頭高層坦言:「我們面臨兩難,要嘛選擇效能較差但可用Cuda軟體的輝達晶片,降低營運成本;要嘛轉用中國晶片,卻需承受系統轉換的陣痛。」
(相關報導: 「那種感覺就像父母離婚」中國廠商道出貿易戰心聲:中美若分道揚鑣,世界將難以想像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