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暖醫助非洲白內障病童「重見光明」 15歲少年喊話:也想當醫師改變別人

小清(右)手術後,雙眼裸視視力大幅提升,也變得愛笑又有自信。左為孫啟欽醫師。(長庚醫院提供)

「如果有一天能當醫師,我也希望能像孫醫師一樣,改變別人的人生。」這是一名15歲少年小清(化名)說的話,不同的是,他來自我非洲邦交國史瓦帝尼(Eswatini),從小就是孤兒,且患有先天性白內障,9歲以後就住在台灣在當地設立的關懷機構裡,直到他口中的孫醫師在前往史瓦帝尼義診時發現了他,並結合台灣善心力量與醫療外交精神下,將他帶回台灣醫治,現在的小清不但視力大幅度進步,原本畏縮內向的他,現在對人生也有了新的志向,就是要向幫助他的人一樣,把愛傳下去。

基隆長庚醫院眼科醫師孫啟欽今年初赴史瓦帝尼參與義診時,意外發現15歲少年小清,他跟同齡男孩頑皮愛動的樣子完全不一樣,反而常獨自坐在角落發呆,細問之下才知小清從小視力就很差,坐在教室裡的他,就算坐在第一排也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因為不知未來何去何從,人也愈來愈鬱悶。

孫啟欽表示,小清的病史已難以追溯,當時初步為他裸視檢查視力都僅有0.1,不僅看不見黑板上的字,甚至無法清楚辨識遠方物體,令人十分心疼。因此他返台後立即與企業界善心人士及長庚醫療團隊協調資源,安排小清來台接受進一步治療。

4月3日小清抵達台灣,接受檢查結果顯示,其雙眼皆曾接受人工水晶體植入,但右眼合併遠視與高度散光,左眼則有嚴重虹膜沾黏與後囊混濁,需仰賴不同次專科醫師合作處理。基隆長庚二話不說,隨即為小清整合角膜科與視網膜科組成跨專科醫療團隊,目標就是要讓小清重見美麗世界。

孫啟欽說,小清左眼是由他與視網膜科醫師楊嶺合作,進行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與玻璃體切除手術,手術歷時2小時,成功解除虹膜沾黏等併發症。右眼則是由他進行準分子雷射屈光手術(PRK),以矯正遠視與散光問題,手術約10分鐘完。術後,小清的雙眼裸視視力皆大幅提升,目前穩定可達0.5~0.7,坐在前排可以看清楚黑板上的字了。

小清在台灣的照護人高思慎老師說,過去小清原本因為看不清楚總是畏縮害羞,現在會主動跟人打招呼,變得愛笑又有自信,跟一般15歲的大男孩沒有什麼不同。小清還主動學說中文「謝謝」、「恭喜」等詞彙,小清還私下偷偷告訴他:「如果有一天能當醫師,我也希望能像孫醫師一樣,改變別人的人生。」赤子之心真情流露,令人感動。 (相關報導: 新冠疫情續升!11個月男嬰重症 疫情高峰期恐落在「這月份」 更多文章

小清此次醫療費用全數由長庚醫院提供,展現台灣醫療團隊在慈善與國際合作上的專業與溫度。孫啟欽說,史瓦帝尼當地醫療資源極度匱乏,眼科手術幾乎無法常規執行,許多白內障患者甚至必須前往鄰國莫三比克治療。此次成功案例不但改變了一位15歲的大男孩,也象徵還有好多好多的事等著我們去做、去改變,世界才會更美好。小清今晚就要搭機離台返回史瓦帝尼,祝福他早日實現夢想,成為一位可以反轉他人生命的好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