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權統治結合高科技,令人恐懼窒息!《監控國家》作者:中共監控人民的規模和野心史無前例

2022年9月,中國新冠疫情,成都(AP)

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治下,中國如何在過去十年成為一個監控國家(surveillance state)?習近平和中共為什麼要這麼做?監控國家給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發展帶來哪些影響?美國和其他西方民主國家應該如何應對?華爾街日報兩名資深記者——中國分社副社長李肇華(Josh Chin)和駐中國記者林和(Liza Lin)最新出版的新書《監控國家:中國尋求開啟社會控制新時代的內幕》(Surveillance State: Inside China's Quest to Launch New Era of Social Control)試圖解答這些問題。

兩位作者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中共領導人把過去的極權統治手段與高科技相融合重塑對整個中國社會的控制。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新疆,但其目的並不是要消滅一個宗教少數群體,而是要透過高科技將其重塑。兩位作者說,中國作為一個數位監控大國,正在迫使全球各地的民主國家在有關資訊、安全和個人自由之間關係的問題上與中國交鋒。

中國共產黨正激進地重新回歸到管理普通百姓生活

李肇華說,撰寫這本書的初衷要追溯到2016年和2017年間。當時,他們觀察到中國社會發生的一個重大轉變,就是中國共產黨正激進地重新回歸到管理普通百姓生活的作法,這與中共自1970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以來退出對人民微觀管理的作法相違背。

李肇華回憶起2017年他前往新疆採訪報導的經歷。那次經歷讓他領教到在中共無所遁形的監控網絡下那種令人窒息的感覺。「特別是在2017年和2018年,當時正處於鎮壓的高潮,那種監控的程度令人窒息,監控無處不在。」

李肇華表示,中共希望透過高科技手段來補足威權體制的短板,那就是應變問題的能力。「共產黨一直在尋找方法來提高反應能力,他們相信現在有了人工智能的這些最新科技,有了關於社會如何運作的大數據,他們可以建立一個系統,不僅像民主國家一樣反應迅速,而且可以更迅速應變,因為它可以預測未來的問題。」

中國監控系統,政府與企業合作的產物

林和說,中國的監控系統通常都是政府與企業合作的產物,透過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方式實現,由一家大型企業比如華為、海康威視和大華作為主要投標方競標政府計畫,這些大企業然後會尋找一些較小的企業進行合作,比如商湯(SenseTime)、依圖科技(Yitu)和曠視科技(Megvii)等。

「政府與企業形成一種共生關係,」她說,「這些AI企業透過與政府合作讓他們的算法,比如人臉識別的算法越來越成熟,因為它的改進需要大量的數據,透過與中國政府的合作,這些公司能夠獲得大量的人臉數據。這些數據僅靠他們自己是無法獲得的,如果靠自己的話就需要很長的時間。」

林和表示,自2020年開始的新冠疫情將中國政府對公民的全面監控推向了巔峰 (相關報導: 解析》習近平疫後首次出訪:中共二十大前重返國際舞台 台海與新疆問題讓他選擇前往中亞 更多文章

她說:「新冠疫情確實為中國開創了一個監控的新時代,因為在過去,你通常不會被24小時實時監控,除非你是被中國公安部定義的七類人之一……新冠疫情擴大了中國國家監控的範圍,超出了之前特定人群的範圍,擴大到了全民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