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教宗出爐 梵蒂岡西斯汀小堂終於「冒出白煙」

梵蒂岡西斯汀小堂煙囪冒出白煙,象徵新任教宗正式出爐。(美聯社)

隨著原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cis)逝世,梵蒂岡(Vatican City)正式召集全球樞機主教,在西斯汀小堂(Sistine Chapel)進行祕密會議(conclave),投票選舉新一任教宗。如今全世界教徒都透過現場直播鏡頭,盯著教堂上方煙囪,因為按照選舉規定,只要冒出白色煙霧、就代表會議達成共識,新任教宗人選誕生;反之如果冒出黑煙,則表示樞機主教團還未能選出新人選。

西斯汀小堂的煙囪,在台北時間9日凌晨正式冒出白煙,象徵新任教宗正式出爐,也讓大批聚集在大殿廣場的教徒非常興奮,不斷高歌呼口號等待新教宗現身。

回顧過去千年梵蒂岡歷史,教宗選舉會議曾經拖非常久:13世紀時,為了選出額我略十世(Gregory X),整整耗時三年、超過一千天時間。但也有在第一天就結束的例子,1503年當選的儒略二世(Julius II),主教團僅花10小時就選出新任教宗。

不過從近一世紀以來,選舉程序已大幅縮短:

1922年會議選出庇護十一世(Pius XI),當時耗時5天,已經是近期最長的一次。

至於1978年選出的若望・保祿二世(John Paul II),則在會議第3天、第八輪投票才取得合格票數當選。至於與我們更近的兩位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Benedict XVI)在2005年祕密會議上,用了2天、四輪投票確認當選;而方濟各則是在2013年會議的第2天、第五輪投票後確認當選。 (相關報導: 一個名字定江山?教宗名號學問多:選對上天堂,選錯毀羅馬 更多文章

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外聚集大批天主教教徒,都在等待新教宗出爐。(美聯社)
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外聚集大批天主教教徒,都在等待新教宗出爐。(美聯社)

雖然近代歷史顯示,教宗選舉通常會在兩至三天內完成,但整個程序高度保密,今年(2025)又有史上最多位樞機主教出席參與,背後牽涉諸多不可預測變數,直到白煙飄起的那一刻,外界才會知道下一任統領天主教世界的精神領袖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