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巴是日常料理時不可或缺的調味料,但是去買鹽巴時外包裝寫的高級碘鹽、特級碘鹽到底差在哪,有很多人都分不清楚,對此台鹽也曾解釋,兩者用途不太一樣,一種比較適合料理使用,另一種則是比較適合醃漬及洗滌蔬果。
鹽巴特級、高級的有差別嗎?
日前有網友在臉書社團《全聯消費經驗老實說》中發文表示,每次去逛賣場時看到鹽的名稱,都很好奇有什麼不一樣,「高級跟特級差在哪,為什麼要分不同名字」。
貼文一出有許多專業的網友給出解釋,「看外袋就知道要買什麼, 有魚蝦、葱及高麗菜圖案的,就是煮菜用的,沒有的話就是用在洗滌、醃東西用的」、「碘鹽是一般人吃!甲狀腺機能亢進不能吃,所以以出無碘的」。
對此,台鹽也曾在臉書粉絲專頁給出解釋,兩者間的差異在於,「高級碘鹽」為一般用鹽。
而「特級碘鹽」則是添加了海水濃縮礦物質液,內含的礦物質成份可幫助增加料理口感。
台鹽指出,故建議如料理使用可選用「特級碘鹽」,醃漬及洗滌蔬果則可選用「高級碘鹽」。
譚敦慈:最好選這1款
根據《康健》報導,無毒教主譚敦慈提醒,鹽巴不能隨便亂吃,特別是容易結石的人和腎臟病患者。
容易結石的人,在吃食用強調「來自天然」的鹽像是岩鹽、玫瑰鹽之後要記得多喝水,因為礦物質較多。
而腎臟病患者要注意鉀的攝取,鹽的主要成分有氯化鈉和氯化鉀,一般精鹽多為氯化鈉,低鈉鹽則以鉀替代鈉,因此腎臟病患者日常飲食應避免吃到含鉀量高的鹽類,腎臟病人也不適合食用「低鈉鹽」。
譚敦慈提到,國人大多有碘元素攝取不足的問題,最好選擇「加碘鹽」,除非有甲狀腺機能亢進,或是其他甲狀腺相關疾病,不能吃碘,否則日常烹調應以加碘鹽為主。
日常使用鹽,衛福部建議國人每日鈉攝取量不應超過2400毫克,也就是6克食鹽,也要謹守分量控制原則。
衛服部官網也指出,天然的海鹽中只含有極微量的碘,不足以供應人體所需,因此選購食鹽時,最好的方法是從成分有無標示「碘酸鉀」或「碘化鉀」來確認是否為加碘鹽。
國民健康署呼籲一般民眾、餐飲業及食品業看食鹽包裝標示,選擇使用加碘鹽取代一般食鹽,為您的健康加一「碘」。
海鹽、岩鹽、精鹽、玫瑰鹽差異?
根據《小磨坊》官網教學,精鹽、海鹽、湖鹽、岩鹽、井鹽、玫瑰鹽,這麼多種鹽,到底是哪裡不一樣?
精鹽
透過純化海水、過濾雜質製成,成分為氯化鈉跟碘化鉀,但缺乏天然礦物質。為含碘鹽,不適合特殊需求者使用。
海鹽
透過蒸發海水製成,一般來說,海鹽的礦物質、微量元素的分布較為平均,對人體來說算是比較優質的鹽。
岩鹽
海鹽一樣, 不同地區的鹽礦內含的鹹度、礦物質不同。按照其含鐵質多寡,顏色由白、淺粉、深粉呈現。
玫瑰鹽
主要產自巴基斯坦喜馬拉雅山脈地區,不容易受到人為汙染,採集方式也是純手工,被認為是最純淨的鹽巴之一,甚至微量礦物質也高達80種。
不同的鹽,蘊含的鈉、碘及其他礦物質含量都不相同,在食鹽的挑選上,建議要符合身體的需求。
高級碘鹽只能用於醃漬和洗滌蔬果?錯的!
根據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指出,網路流傳影片稱台鹽特級碘鹽才能吃,高級碘鹽只能用於醃漬和洗滌蔬果;這是錯的,其實兩者都可用於烹調。
營養師林世航表示,無論台鹽特級或高級碘鹽都可以食用,兩者加工流程唯一的差異是,特級碘鹽在「加碘」之前有額外添加「鹽滷」,因此其礦物質含量較高,用於烹調可提升食物風味。
完整討論:《全聯消費經驗老實說》
資料來源:《台鹽》、《康達雜誌》、《小磨坊》 (相關報導: 鹽巴為何要多一個「巴」字?教育部揭正確解答!原來背後超有意義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陳得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