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與高效能運算(HPC)帶動晶片測試與先進封裝需求快速攀升,MEMS探針卡自動化設備廠商創新服務(7828)將於5月8日以每股220元掛牌興櫃。公司將於7日舉行法人說明會,說明營運4大支柱已全面啟動,未來3年現成長動能,朝「半導體自動化關鍵解決方案領導品牌」邁進。
創新服務2024年營收達4.06億元、年增逾2倍,稅後淨利1.49億元,EPS 5.25元。董事長吳智孟表示,過去十年深耕探針卡自動植針技術已開花結果,並與全球探針卡龍頭Technoprobe(TP)建立策略合作關係,進一步打開探針卡維修、自動化設備與模組整合銷售的多軸成長布局。
高密度測試需求爆發 探針卡植針技術進化應戰
AI晶片封裝日趨精細與複雜,單一探針卡所需探針數量已由過往的2.5萬根提升至15萬根,而傳統人工植針方式需超過80天方可完成;但創新服務自研的自動植針機單日插針產能可達5,000根,且全流程具備IPC來料檢驗、PQC製程控管與OQC出貨品檢等機制,有效保障精度與可靠度,因此受到國際大廠青睞。

為服務客戶所需,創新將於6月推出雙Arm自動植針機,日產能預估達1萬根,對應尖頭針高精度需求,並搭配雷射修針設備,讓尖端磨損的探針無需拆卸即可線上重整,可全面提升維修效率與交期。後續出貨量可望穩定成長。
與TP策略合作持續 國際客戶測試幀數與Die數量同步攀升
針對TP入股後是否仍供應其他探針卡廠商一事,創新董事會成員強調:「我們持續與如NPI等客戶維持合作關係,尊重各家政策安排,但服務與技術支援不變。」
吳智孟補充,隨著客戶對Probe Card信任度提升,原本1次測試僅需2萬多根針,如今已升至7~15萬根,同一張卡的測試數量也由4顆提升至8顆、16顆以上,「被客戶逼著長大」已成必然趨勢。
自研銅柱模組攻先進封裝 Wi-Fi 7與Power Module市場齊入列
除測試端應用,創新也切入先進封裝關鍵模組開發,自研「高密度銅柱模組」具備導電性佳、散熱強、機械強度高等優勢,可取代傳統frame ball封裝,是異質整合及AI晶片封裝不可或缺的技術,已完成大廠客戶送樣大廠,預計2026年第4季量產,可望開啟下一波成長動能。
面對高電流Power Module動輒需承載100A電流,創新所提供的高幀寬比(如4:1)銅柱模組具備高度穩定性與抗彎曲能力。公司並推出Panel Level封裝方案,可將銅柱直接植入玻璃基板(TGV Interposer),支援高密度RDL應用,目前已取得二、三十項合作案,未來每年將持續重複下單,市場規模與利潤潛力龐大。

創新表示,目前「4大營運支柱」已然成形,未來3年(2025~2027年)成長動能可期,預估,2024年主要營收仍由植針設備貢獻,2025年起材料包與維修業務將放大,2026年則銅柱模組進入高速成長期,2027年模組營收佔比可望超越設備,實現從設備商轉型為全方位封測解決方案平台。
根據TechInsights預測,全球探針卡市場2025年將達33億美元,至2029年突破4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10.7%;MEMS探針卡滲透率也將由2024年的71.6%提升至77%。創新服務掌握自動化、封裝整合與高密度測試需求3大主流,並透過垂直整合策略全面進軍測試與封裝產業鏈。 (相關報導: 9成企業導入AI僅1%產生價值?產業專家曝4大痛點:難發揮真正效益 | 更多文章 )
吳智孟表示:「我們的目標不只是做設備,更是成為提供從探針到模組、從維修到封裝的一站式解決方案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