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近日指出,川普政府在第二任期推動貿易政策時,正採取更加迅速且單邊的行動路線,並放棄先前需歷經聽證與審查的傳統貿易程序。相較於第一任期倚賴貿易擴張法第232與第301條款,目前川普主要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 IEEPA)作為主要手段,以簡化程序並強化行政權限。
羅斯曾於川普第一任內擔任商務部長,是中美貿易戰的核心推手。他指出:「第一任期時的程序冗長,需進行聽證、提交報告與多方協商。而現在,川普可以幾乎不經延誤地推動措施,但與企業與盟邦的互動則大幅減少。」
以遏止芬太尼走私為由的關稅戰爭
此一策略轉變,使得川普能在短時間內實施重大關稅政策,雖然受到其支持者讚許,但也引發部分企業界與國際盟國的憂慮,擔心政策缺乏透明與預警機制,對供應鏈與國際合作關係構成挑戰。
川普自今年2月起已針對中國商品全面加徵10%關稅,名義上是為遏止芬太尼走私。隨後,該稅率於3月調升至20%。4月2日,川普在一場被稱為「解放日」的公開演說中,宣布自4月5日起對所有進口商品加徵10%通則關稅,並以國家緊急狀態為由動用IEEPA進行法律正當化。
數日後,白宮宣布進一步擴大制裁範圍,自4月9日起對約60國徵收「互惠」關稅,根據與美國貿易逆差程度不同調整稅率。其中對中國的綜合關稅達54%,4月11日更暴漲至145%;其他如越南為46%、泰國36%、日本24%。此舉被視為川普政府企圖以懲罰性關稅打擊不對等貿易關係,同時推動美國製造業回流。
面對全球反應,川普於4月中旬宣布除中國以外的所有新關稅將暫緩90天,以為談判留下空間。中國商務部於5月2日回應表示正在「評估」美方提議,但同時強烈警告美國不得「勒索與脅迫」。北京方面已啟動報復措施,包括提高對美關稅並限制稀土金屬對外出口。
應對中國「洗產地」行為
羅斯指出,應對中國「洗產地」行為也是當前政策重點。他表示,中國過去曾透過將貨品轉運越南、墨西哥等第三國,再出口至美國以規避關稅,川普政府有意建立與盟國的平行關稅體系,杜絕此一漏洞。羅斯說:「如果我們與越南、墨西哥等國協議同步徵稅,就能避免中方繞道操作。」
羅斯進一步建議,除防範貿易規避外,美國也應擴大對關鍵礦物的加工能力投資,以降低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他坦言此舉可能造成環境壓力,但認為戰略自主優先。他表示:「我們有資源也有儲備。問題是中國壓低價格,美國卻因為環保疑慮停滯不前。但事實是,不論在中國還是美國加工,全球污染總量並無差異。」
此外,羅斯強調美國應優先與亞洲主要經濟體達成自由貿易協定,以分散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他點名印度、日本、越南、南韓與墨西哥五國為可行對象,指出若能與這些國家建立貿易合作,將涵蓋美國除中國以外的主要貿易逆差來源。
與中國談判的複雜度遠高於其他國家
羅斯也認為,與中國談判的複雜度遠高於其他國家。他表示:「智慧財產權、市場准入、美企在華子公司遭歧視性待遇等問題層出不窮。這些都是與其他貿易夥伴不曾面對的挑戰。」
這場關稅與談判交錯的貿易攻防,顯示川普政府正透過強勢單邊政策重塑全球供應鏈。IEEPA成為政策核心工具,而亞洲成為戰略平衡的關鍵區域。
責任編輯:許詠翔
更多風傳媒獨家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