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喊話川普「應約束台灣」 旅美教授曝2大警訊:賴政府別誤判戰略底線

美媒《外交政策》雜誌日前刊登評論指出,台灣總統賴清德(見圖)近期對中國的強硬立場恐怕加劇台海緊張,提升戰爭風險,呼籲美國總統川普在適當時機出面遏制。(總統府提供)

美媒《外交政策》雜誌日前刊登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奇維斯及魏特海姆評論指出,台灣總統賴清德近期對中國的強硬立場恐怕加劇台海緊張,提升戰爭風險,呼籲美國總統川普應效仿前總統小布希,在適當時機出面遏制。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發文揭背後透露2訊息,他直言美國政治人物絕對不會排斥為了美國利益,而把台灣問題放在美中談判中加以討論,台灣若誤判美國的戰略底線,恐淪為談判籌碼。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近日刊出一篇重量級專文,標題直白稱《川普應遏制台灣》,主張美國總統川普應對台灣總統賴清德近期的言論與政策動向進行「外部約束」,以避免台海衝突升溫並捲入美國。

對此,翁履中表示,2位國際戰略圈有深厚聲望的學者以冷靜而犀利的觀察指出,美國未來若希望穩定台海,不能只是譴責北京,更要與台北溝通紅線。其實說出了台灣不少專家心中無法言明的憂慮。他們的警告絕非泛泛之談。對川普而言,「民主」並非支持台灣的首要理由,利益交換才是。2位學者透過點出川普可能被台灣拖下戰場的風險,試圖讓他「有感」,以美國利益為出發點來調整對台立場,這種「逆向遊說」極具現實感。

翁履中指出,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建議,並非完全否定台灣的防衛努力,而是針對「政治語言與戰略溝通」提出警告。換句話說,他們並不反對賴清德強化國防或拒絕統一,但認為在語言與政策推進上需更謹慎,避免激起北京最激烈的反應。這種觀點,在當前台灣政治氛圍中難以被公開討論,如果不是外籍學者提出,恐怕都會被貼上一定的標籤,但在台灣同溫層之外,美國政策圈內,這樣的說法卻是理性主流。

直言美國仍以自身利益為主 翁履中:台灣恐淪談判籌碼

翁履中強調,這篇文章不僅提醒川普團隊關注台灣情勢,更是對台灣內部政策與輿論的一記警鐘。美國雖有跨黨派對台支持的共識,但其政策本質仍將以美國利益為核心,若台灣誤判美國的戰略底線,恐將在未來的美中談判中淪為籌碼。

翁履中提到,而文章的另一個訊息是:台灣已失去了內部制衡力量。沒有像馬英九時期的民進黨可反對親中政策,也沒有像蔡英文時期那樣審慎拿捏兩岸紅線。如今,執政者在台灣內部如何回應反對者的疑問?在外交策略上高度主導,但核心團隊對於美國政情,乃至國際政經局勢的掌握能力,是否仍維持過去的水準?領導人對於國內外的危機邊界,是否能理智地拿捏?這是華府與北京都在問的問題。若台灣展現出的答案無法讓人安心,學者投書反映出美國政策圈開始思考:該不該重新拿回對台灣政策的主導權? (相關報導: 「反川普效應」在澳洲重演?邱毅分析大選結果 點名這國總統:友川派該緊張了 更多文章

翁履中呼籲,無論台灣選擇何種國際路線與政治領導,基本現實仍是:兩岸若無法自主解決爭端,美中對話勢必涵蓋台灣議題;若台灣無法自我維持戰略平衡,美國將不得不介入主導。面對這場國際政策的真實考驗,台灣社會必須摒棄理想化思維,誠實面對所需承擔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