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微知著。美國揮舞關稅大刀,金融業今年獲利有隱憂,哪些金融次產業是獲利顛簸路上的勇腳馬?金管會公布的第一季統計顯示,銀行業、投信業、期貨業的動能較佳;證券業與產壽險業則是呈現疲態。
金管會公布,今年首季稅前盈餘年增減金額,本國銀行年增21.3億元,外國銀行在台分行也年增11.6億元,陸資銀行在台分行雖年減2.1億元,但整體銀行業(不含信合社、票券業、中華郵政儲匯處)年增30.7億元、增幅2.0%。

息收與手收增加,國銀稅前盈餘年增1.5%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王允中表示,本國銀行首季稅前盈餘1446.2億元、年增21.3億元、增幅1.5%,主因利息及手續費淨收益增加、呆帳費用減少,投資收益與其他收益則是呈現減少,抵銷了增幅。
中華郵政儲匯處首季稅前虧損49.1億元、年減60.3億元,主要受股匯市影響,股票評價損失增加、兌換淨收益減少。陸資銀行在台分行首季稅前盈餘13.5億元、年減2.1億元,主因利息淨收益減少。
泛銀行業(本國銀行、外銀在台分行、陸銀在台分行、信合社、票券業、中華郵政儲匯處)首季稅前盈餘1519.4億元、年減28.8億元,獲利金額為歷年同期次高,次於去(2024)年首季,因受中華郵政儲匯處年減60.3億元影響。
投信業稅前年增20.1%,期貨業也增16.4%,證券業大退42.3%
投信業首季稅前盈餘66.62億元、年增11.14億元、增幅20.1%,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表示,主因投信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上升,基金經理費收入增加所致。
期貨業首季稅前盈餘22.68億元、年增3.19億元、增幅16.4%,黃厚銘表示,主因期貨商的自營業務操作績效較佳。

證券業部分,首季稅前盈餘166.46、年減121.95億元、減幅42.3%,黃厚銘表示,主因三大業務皆呈衰退,自營收益首季年減68.7%、承銷收益年減22.0%、經紀收益年減10.9%。
泛證券業(包含投信業與期貨業)首季稅前盈餘255.76億元、年減107.62億元、減幅29.6%,稅前盈餘為歷年同期第三高。最高為2024年首季363.38億元,次高為2021年首季355.8億元。
壽險業年減11.6%、產險業年減11.8%,雙呈衰退
保險業首季稅前盈餘931億元、年減122億元、減幅11.6%,其中,壽險業首季稅前盈餘849億元、年減111億元、減幅11.6%,產險業首季稅前盈餘82億元、年減11億元、減幅11.8%。
金管會保險局主任秘書古坤榮表示,壽險業首季稅前盈餘年減111億元,主因承保利益雖增加100億元,但財務投資利益減少171億元,且業務費用增加36億元。業務費用增加主要來自人事費用與租金增加。 (相關報導: 小額終老豁免強制執行 司法院提解方 | 更多文章 )

產險業首季稅前盈餘年減11億元,古坤榮說,主要反映投資收益減少。產險業首季業務承保利益較去年同期增加6億元,但業務費用也增加6億元,財務投資收益亦減少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