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澤倫斯基在華府鹹魚翻身?白宮罕見讓步簽下礦產協議,專家擔憂普京搞出「假和談」

美國財長貝森特與烏克蘭第一副總理尤莉婭·斯維里登科4月30日簽署《經濟夥伴協議》,美方取得烏克蘭關鍵礦產與自然資源的投資權。(取自斯維里登科臉書)

4月30日深夜,在經歷了數月劍拔弩張的談判後,烏克蘭和美國終於敲定一項礦產協議,乍看是雙方的外交勝利:基輔保住資源主權、華盛頓則取得關鍵的供應練優勢;但這表示俄烏停火又有希望了嗎?倒也不盡然。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日指出,俄國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表面上可能會暫時「配合演出」,限制攻勢、釋出談和姿態,藉以改善與西方的關係,但外界普遍質疑,克里姆林宮並未放棄最大化戰果的野心,其真正的戰略意圖可能隱藏在檯面之下。

2025年2月28日對烏克蘭而言,可說是俄羅斯入侵三年來最黑暗的時刻之一。當時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原定要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白宮簽署協議,沒想到會面最後演變成一場大災難,川普和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不只當面數落澤倫斯基並把他趕出白宮,之後更中斷美國對烏克蘭的軍援與情報共享。

不過,這段尷尬的過去如今被3份新協議所取代。根據《經濟學人》,這3份協議是由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與烏克蘭副總理兼經濟部長思維里登科(Yulia Svyrydenko)所簽署。其中一份是政府間的協議,需經過烏克蘭國會批准,其餘則是爭論到最後一刻才敲定的商業協議,主要針對投資架構和其條件。

前線的交火仍在進行,目前還不確定這3份協議能否真正全面落實,且雙方依舊對烏克蘭能提供多少稀有且關鍵的礦產存在爭議。不過華府智庫「歐洲政策分析中心」(CEPA)所長波利亞可娃(Alina Polyakova)認為這筆礦產協議是雙贏:「這是非常正面的訊號,看起來川普政府的態度跟以前不一樣了。」並稱讚烏克蘭的談判表現很聰明。一位接近白宮的消息人士告訴《經濟學人》,這項協議有助於軟化MAGA中「烏克蘭只是民主黨的事」的態度。

 

2025年5月1日。救援人員在烏克蘭札波羅熱(Zaporizhzhia)被俄羅斯襲擊摧毀的一棟住宅樓現場工作。(AP)
2025年5月1日。救援人員在烏克蘭札波羅熱(Zaporizhzhia)被俄羅斯襲擊摧毀的一棟住宅樓現場工作。(AP)

協議內容有哪些?

援助:最重要的是,該協議並未要求基輔償還已經收到的美國援助,這是川普的一大讓步,因為他長期以來都主張烏克蘭應該要「還錢」。華盛頓最初索要5000億美元的烏克蘭稀土和其他礦產份額,當作過去美援的回報,而在澤倫斯基拒絕後,川普還批評他為「獨裁者」。

根據CNN,最終在週三簽署的協議刪除了將軍援視為債務的說法,並建立一個由美國和烏克蘭共同管理的投資基金,專門投資烏克蘭「新開發」的自然資源項目,包括礦產、石油和天然氣;理論上,這將是一個五五分的合作夥伴關係。

烏克蘭反對黨的國會議員斯科羅霍德(Anna Skorokhod)告訴《紐約時報》,烏方可以從向投資者發放採礦許可證,和根據該協議開採出的礦產分成獲得收入;這份收入一半將納入政府預算、另一半則會投入該投資基金。此外,該基金前10年的收益將用於烏克蘭的戰後重建,但之後的利潤要如何分配則尚不清楚。 (相關報導: 川普與澤倫斯基會晤敲定!美國烏克蘭簽署礦產協議,美方未納入烏國安全保證 更多文章

根據《紐約時報》,外界普遍認為,這項協議最重要的意義之一在於,它讓川普正式與烏克蘭的未來綁在一起。美國財長貝森特表示,這份協議「明確向俄羅斯傳遞訊息,川普政府將長期支持一個自由、主權獨立且繁榮的烏克蘭」。分析人士也認為,既然川普是個商人,對自己「投資」的事就會更上心,烏克蘭政治分析家費森科(Volodymyr Fesenko)說:「他是個懂得算數的人,這種商業心態也影響了他的政治行為,因此有助於美國持續關注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