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鯤號進水、主機癱瘓?張競5點解讀潛艦「離譜怪事」:當小說聽聽就好

海鯤號預計於4月海測,如今確定延期。(資料照,顏麟宇攝)

台灣國造潛艦「海鯤號」原定在完成泊港測試(HAT)後,於4月進行海試(SAT),如今確定跳票,海軍參謀長邱俊榮對此強調,達成條件才是主要目標;而後,前海軍顧問郭璽爆料,海鯤號發生管線破裂進水、主機故障等狀況。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張競1日在臉書以「管線洩漏,真是別鬧了」為題,列出5點「造艦工程」基本常識,請外界自行判斷為何「這些離譜怪事都會發生在潛艦國造案上」。

張競指出,第一,只有「管路系統」會洩漏,不是「管線」會洩漏,線是電纜線、信號線與通信線,線路上導通的是電力與信號,且管路系統洩漏,線纜是不會洩漏出任何流體的;裸露時會可能產生故障,亦有可能讓人觸電死亡,但不會讓艙間淹水。

第二,張競表示,造艦工程所有管路系統,不論管道是用來流通海水淡水、艦用燃油、蒸氣、氮氣等,灌入前都要用高壓氣體實施「壓磅」測試,原則上要測試壓力要達到超過額定的150%。第三,「壓磅」測試重點在於管路系統接合處之焊道、焊點與結合閥組之法蘭盤(flange)及其連結的墊片;管道本身出廠前就進行過「壓磅」測試,施工前更要再經過「壓磅」測試,合格後才會開始焊接,因此管道本身產生洩露可能性微乎其微。

第四,張競提醒,「壓磅」測試不只要求達標,而是達到測試壓力後,還要持續測試維持相當時間,這個過程稱為「站磅」,每個管系都有不同「站磅」的要求時限,期間必須嚴密監控管路系統壓力變化狀況,據以判斷是否存在洩露、及最可能洩露位置在何處。

最後一點,張競表示,除非完全沒有任何洩露現象,否則就必須持續調整與更換迫緊與墊片,並檢查焊道是否存在砂眼致使產生洩露現象;再三確認後才會開始通聯灌入管路系統內所預備流通的流體,因此所謂造艦工程會因管線洩漏造成艙間泛水現象,實在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難以置信。 (相關報導: 本周最強內幕》川普和國軍「都很棒」?他就職百日「全場自吹自擂」專訪曝光!美兵推台灣近全毀、漢光夢幻取勝 更多文章

張競直言,台灣國際造船替海軍造過那麼多艘軍艦,從未發生管線洩漏艙間泛水,導致主機癱瘓前例,「為什麼這些離譜怪事都會發生在這個潛艦國造案上,只要看看是誰在放話,就知道這只能當成小説情節聽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