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川普在密西根州的百日造勢演說中,高調宣示「5兆美元(約新台幣16兆元)投資重振美國製造業」,然而8年前他親自造訪、象徵「美國工業魂」的賓州手推車工廠,如今卻悄悄關門、產線外移至中國,這場產業逆轉,間接顯示川普所強調的「關稅效應」難以如預期發揮實質作用,也暴露美國製造回流政策的結構性困境。
百年老廠熄燈,川普「美國製」夢想恐難實現
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川普在2017年上任百日之際,選擇歷史悠久的Ames True Temper工廠作為發表「重振美國製造」宣言的舞台,這家位於賓州哈里斯堡的工廠,擁有超過150年的歷史,產品曾經協助打造胡佛水壩、為華盛頓軍隊與拉什莫爾山工程提供工具,堪稱美國製造業的象徵。
川普當年信心喊話:「美國製造正在強勢回歸。」近日推動的關稅政策也被視為推動製造業回流的利器,然而在8年後的同一天,這座工廠卻被私募巨頭Griffon關閉,生產線全面轉向中國製造,超過250名員工失業,如今市面上的True Temper手推車,包裝上清楚印著「中國製造」。
大廠產線轉中國,美國製造回流成效面臨現實考驗
據外媒《彭博社》報導,川普於2025年第二任期的百日演說中,再度宣稱要投入5兆美元(約新台幣16兆元)投資製造業,並強調製造業重建是「真正的美國夢」,外界觀察卻指出,儘管關稅壁壘政策聲勢浩大,但美國就業增長卻遠追不上勞動人口成長,企業仍持續將產線外移。
外國財經媒體分析,導致美國製造回流失敗的關鍵,除了人力成本高企,還包括自動化取代勞工、電力與基礎設施不足、政策審批繁瑣等瓶頸。 (相關報導: 「出口4.5兆元」都要課125%關稅!1產業成最大苦主,86萬職缺要成空了 | 更多文章 )
美製夢想仍在?政策魔法逐漸失靈
雖然川普政府大力推動「美國製造2.0」,也獲得國內關鍵產業(如半導體、鋼鐵)的普遍共識,但如何在成本、市場與供應鏈競爭中立足,仍沒有具體的解法,面對國際市場的高度依賴與複雜環境,單靠關稅施壓,恐怕只會加重企業的營運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