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OpenAI 是打造 ChatGPT 的公司,也是一場科技與理念拉鋸的戰場。當執行長奧特曼突然遭到董事會解雇,外界不僅震驚,也首次窺見這家矽谷科技巨頭公司的權力核心「董事會」,而董事會又如何掌握最終決策權?
神秘的OpenAI董事會
這則公告震驚世界。如此公開解雇科技業最知名的執行長,在讓大眾震驚的同時,也讓世人第一次窺探到它的內部治理結構。在此之前,大家只知道奧特曼和馬斯克,它背後的董事會似乎一直隱藏在暗處。
麥考利是誰?托納又是誰?不要說大眾和媒體,即使是矽谷科技圈人士,也對這兩個名字很陌生。公告的最後一段,似乎暗示要揭開謎底,必須追溯到OpenAI 創立之初的時光。其實它成立第一天開始,OpenAI 的命運就寫進它的基因裡。
2015 年,OpenAI 以一家致力於創造通用人工智慧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旨在使「整個人類」受益。在這種構想中,OpenAI 更像是研究機構。該機構的章程明確指出,OpenAI 的「首要任務是服務人類」,而不是服務投資人和員工。當時,奧特曼在接受《浮華世界》雜誌(Vanity Fair)採訪時坦承,他對非營利組織的經營幾乎沒有經驗:「所以我不確定會走向何方。」
OpenAI 的董事會同時也是這家非營利機構的董事會。2016 年1月制定的11頁章程賦予董事會成員獨家選舉和罷免其他董事的權利,並有權確定董事會的規模。章程還規定,只要董事會的大多數成員提供書面同意,可以在不事先通知或召開正式會議的情況下採取任何行動。
根據那次《浮華世界》的採訪,奧特曼和馬斯克是最初的董事會成員。奧特曼說:「我們意識到我們兩個並不是全世界公認的完美典範,所以我想說我們計畫擴大這個團體。」根據稅務申報資料,2017 年,布羅克曼、蘇茨克維和當時OpenAI 的第一任營運長克里斯.克拉克(Chris Clark)都加入董事會。
這3 個人都是組織內部的高階主管。此外,還有上一章提到的開放慈善基金會創辦人荷頓.卡諾夫斯基,他是第一位外部董事。到了2018 年,有更多的外部獨立董事加入。里德.霍夫曼就是那一年加入的。為了保持董事會內外部成員的平衡,內部董事克里斯.克拉克應該是在那段期間退出董事會,並很快離開公司。馬斯克則於2018 年退出OpenAI,也意味著離開董事會。
2019 年,OpenAI 成立一個營利子公司,用於募集資金和吸引頂尖人才。創投家和員工可以從他們投入的資金或努力中獲得回報,但OpenAI 非營利組織的董事會仍然透過幾項新的法律條款保持對營利業務的最終決定權。董事們的首要受託責任仍然是維護其使命,即安全開發造福全人類的通用人工智慧。只有少數董事可以在營利子公司中擁有財務利益,而營利子公司的創立文件要求公司要優先考慮公共利益,而非利潤最大化。 (相關報導: ChatGPT大當機!完全卡死無法生成,快改用這些AI工具 | 更多文章 )
2020 年底,OpenAI 的前核心員工達里奧.阿莫迪就帶著10 名心腹離開OpenAI,包括他的親妹妹丹妮拉.阿莫迪,創辦如今OpenAI 最大的競爭對手Anthropic。而丹妮拉和卡諾夫斯基當時已經結婚。因為這個原因,卡諾夫斯基於2021 年退出董事會,接替他的是海倫.托納,她是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科技中心的主任。托納之前曾在開放慈善基金會工作,她就職的安全與新興科技中心也接受來自開放慈善基金會的資金。托納很有可能是卡諾夫斯基推薦給OpenAI 接任自己的職務,而且很明顯她是利他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