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歐美空姐能飛到變阿嬤,亞洲都是年輕妹妹?過來人曝真相:「這1件事」差很大!

一名網友在Threads上發文,內容以「為什麼歐美的空姐可以做到變阿嬤,我們亞洲空姐基本上都是年輕妹妹?」為題。(示意圖/取自PhotoAC)

當你想到空姐,腦海中是否浮現年輕亮眼的形象?事實上,在歐美國家,許多空服員能一路做到六十歲甚至「飛到變阿嬤」,但亞洲地區的空姐卻普遍在年輕時就被迫離開職場,這樣的差異引發網友熱烈討論。究竟是文化觀念、法律保障,還是工時制度的不同,導致空服員在東西方有截然不同的職涯發展?本篇將從「空姐年齡限制」、「空服員制度差異」、「空姐工作壓力」等角度,深入解析亞洲與歐美空服員的現實困境與制度落差,揭開夢幻職業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

一名網友近日在Threads上發文,內容以「為什麼歐美的空姐可以做到變阿嬤,我們亞洲空姐基本上都是年輕妹妹?」為題,探討航空業在不同地區對空服員年齡的接受度與制度差異。

貼文一出,引發網友紛紛討論,「文化不同。歐美空服員,通常長期雇用、有工會保障、重視經驗。 台灣及亞洲空服員, 短期合約、強調形象與服務文化、視為青春職業」、「華航五十歲以上的空服超過一千人  」、「空姐要做到50歲真的不簡單,這份工作非常辛苦的」、「因為美國有一個法律叫年齡歧視法(Age Discrimination Acts),不能單純以年齡來判斷你能不能繼續工作,所以美國也沒有強制退休制度,一堆人到80歲還在工作,所以不能因為空姐老了,就說你不能繼續飛」、「因爲白人不做勞動工作的⋯空姐門檻不高!」、「因為空姐在歐美不是高薪職業,自然不會要求這麼高」、「因為歐美的空姐不是什麼高階工作,薪資也沒特別高,沒有誘因阿」、「台灣不管什麼行業,三十幾歲的年齡就已經被歧視了」。

亞洲空姐飛太多會怎樣?過來人揭殘酷代價

有網友曾經是空姐,他也分享他的想法,「在亞洲,工作只有一個型態— 飛到累死也是要繼續飛。每個月飛時都是100+小時。 我曾經累到哭著去上班(那天我待命,前一天抵累,我凌晨兩點到家,隔天早上九點多打給我要我飛下午兩點起飛,中午報到的班。) 如此才飛沒幾年,我身體壞光光,睡眠混亂,頭腦變頓,月經不來但各種免疫疾病都來」。

也有人說,「在歐洲,我們公司規定一個月最高飛85小時,(我個人經驗平均每月飛時落在80左右)。若不小心被抓飛超過85小時,就必須給一天補休,超過89小時,給兩天補休。而100小時是法令規定的上限,絕對不能超過。此外,除了100%的工作合約,我們還可以選擇75%或者50%,亦即飛時減少至75%或50%,休假也會增加(當然薪水會減少)」、「所以當年輕女孩走入家庭時,就多了很多彈性能夠兼顧家庭與工作。又或者當年紀漸長,適度縮減工時也能幫助體力恢復。甚至,我們可以選擇喜愛早班或晚班或長班,公司會盡力依照喜愛排班(當然不是保證)。如此,我們作息其實不會大亂,能保有一定的規律」。 (相關報導: 月薪達4.6萬!1產業缺工大徵才「不用經歷、高中畢業可」,職缺福利一次看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李伊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