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晶片巨擘英特爾(Intel)宣布,旗下最新的18A先進製程已正式進入風險試產階段,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開始量產。該製程搭載革命性的RibbonFET GAA架構與PowerVia背部供電技術,效能比Intel 3提升15%、晶片密度提高達30%。此外,英特爾也同步預告18A家族將延伸出效能更強的18A-P、18A-PT版本,其中18A-PT更導入Foveros Direct 3D混合鍵合技術,可達成晶片互連小於5微米的新里程碑。
下一代Intel 14A會帶來哪些新突破?
不僅如此,英特爾也透露已啟動更先進的Intel 14A製程,並將首度導入PowerDirect直接供電技術,進一步提升能源效率與系統效能。目前設計工具套件(PDK)已釋出給主要客戶,進入早期測試與合作開發階段,預示著14A製程的商用時程可能不遠。
台廠哪些業者最有機會受惠?
隨著英特爾製程技術升級,台灣廠商也扮演日益關鍵的角色,矽智財廠商晶心科(6533)、M31(6643)、力旺(3529)皆為英特爾加速器計畫(Accelerator Alliance)成員,預期將隨著18A與14A製程的推進,享有更多技術導入與授權合作機會,尤其力旺董事長徐清祥受邀出席美國年度大會,並發表演說分享NeoPUF資安IP導入進程,顯示合作緊密程度。
聯發科、欣興、聯電也在名單內?
聯發科(2454)早於2022年即與英特爾簽署合作協議,為其生產多款智慧裝置晶片,此次Intel更公開表示,聯發科是首家導入Intel 16製程的客戶,此外,英特爾也與聯電(2303)針對12奈米製程共同研發,顯示雙方在主流技術節點也有持續合作。
而欣興(3037)則在英特爾的先進封裝合作夥伴名單中,為EMIB基板四大合作廠之一,持續參與英特爾Foveros及EMIB封裝方案開發。 (相關報導: 台積電法說總整理》魏哲家親曝「英特爾合作真相」千億美金投資花在這些地方 | 更多文章 )
英特爾為何如此強打晶圓代工?
面對全球晶圓代工版圖快速變化,英特爾透過Foundry Direct Connect活動全面展示其從製程、封裝、製造、IP、EDA、雲端設計到政府應用等完整布局,並透過與聯發科、高通、微軟、Amkor等大咖同台,展示其挑戰台積電等代工龍頭的決心,英特爾強調將把18A與14A製程全部落地於美國,在亞利桑那州與奧勒岡州設廠,打造具備在地製造與供應韌性的戰略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