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了怎麼辦?醫師曝9大退燒法,小心1個錯誤動作讓病情惡化!

發燒雖然讓人不適,但只要掌握正確的退燒方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穩定復原。(示意圖/取自photo-ac)

相信大家都有過一個經驗:突如其來的發燒,導致所有日常事項,不論是上課上班或是出門旅行,通通都被身體疾病打亂,但身體也是最誠實的,當你不舒服時也只能暫緩所有事項,耐心養病,並透過一些可行的退燒方法讓身體盡快復原,對吧?

也因此這邊文章會告訴你當發燒時該怎麼辦,同時有時候還會產生所謂的「發高燒」或是「小孩發燒」該怎麼辦?接著提供你9種退燒方法參考,也會告訴你退燒藥該怎麼吃,再提供一些額外的小知識,像是發燒是否一定要看醫生,以及如何降低發燒的可能性,相信看完這篇文章,一定能夠讓你在碰到身體狀況問題時更臨危不亂!

發燒怎麼辦?

正常體溫是多少?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發燒?

一般人的正常體溫通常維持在36°C至37.5°C之間,會因測量部位、時間和個人體質而略有差異,例如腋下的體溫可能略低,而口腔和耳溫會稍高一些,如果體溫超過37.5°C,便可視為輕微發燒,而超過38.5°C以上則屬於高燒。測量時,建議使用數位溫度計,確保讀數準確,並記得依照測量部位正確操作,如果伴隨頭痛、發冷或全身不適等症狀,則應特別留意是否為發燒引起的其他問題,必要時及早就醫。

發燒後應該怎麼做?

當感到發燒時,首先要確認體溫並保持冷靜,可以採用一些退燒方法並服用醫師建議的退燒藥,如含有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的藥物來降低體溫,並注意用藥間隔時間。日常照護方面,建議多喝水以避免脫水,保持充足的休息幫助身體恢復,如果體溫持續超過 38.5°C 或出現其他異常症狀如劇烈頭痛、皮膚出疹等,應立即就醫,除此之外,適當時調整環境溫度,穿著透氣的衣物,也能讓身體感到更舒適,加速恢復唷!

發高燒怎麼辦?

確認體溫並記錄變化

發高燒時,第一步是使用可靠的溫度計測量體溫,像是前面提到的數位溫度計,記錄數值及測量時間,如果體溫高於39°C,需特別注意,這可能是感染或其他潛在疾病的徵兆。建議每4至6小時測量一次,密切觀察體溫變化,如果發燒持續超過48小時或逐漸升高,建議立即就醫,除此之外,也需觀察是否伴隨其他症狀,例如頭痛、噁心或皮膚出疹,以幫助醫生進一步診斷病因。

確認是否有特殊疾病導致

發高燒可能不僅是普通感染引起,也可能是特殊疾病的徵兆,例如肺炎、腸病毒、流感或登革熱等,也有因為牙痛發炎導致發高燒的案例,特別是如果高燒伴隨劇烈頭痛、呼吸困難、皮膚紅疹、肌肉劇痛或其他異常症狀,需特別警惕。有慢性病或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發高燒時更需留意,因為可能是潛在健康問題加重的警訊,如果不確定病因,建議盡快尋求醫生協助,進行血液檢查或影像學檢查,確保針對病因進行正確治療,才能夠確保不會持續惡化。 (相關報導: 胃藥吃多反傷胃!醫:治胃食道逆流,這8個方法比吃藥更有效 更多文章

適當補充水分與休息

發高燒容易導致脫水與能量消耗,因此需多喝溫水或電解質飲料,幫助補充流失的水分與維持電解質平衡,避免喝含咖啡因或過甜的飲品,因這可能加重脫水情況,確保充足的休息也是關鍵,讓免疫系統有足夠時間應對感染,如果症狀嚴重或無法進食,應考慮就醫接受點滴治療,以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