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共和黨參議員(Josh Hawley)重提《防止民選領導人擁有證券和投資法案》(俗稱PELOSI Act.),禁止議員及家人任內進行個股交易,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此表示支持。旅美學者翁履中指出,「裴洛西法案」最終能否過關,表面上取決於國會是否真有勇氣對自己的特權開刀,和民眾是否持續施加壓力,而若此案過關,裴洛西除了訪台的民主形象外,還會多了一個「認證」。
翁履中今(29)日在臉書表示,法案禁止國會議員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將被禁止持有、購買或出售個人股票,但仍可投資於多元化共同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或美國國債;此法案早在2023年前總統拜登任內就提出,但當時未能成功,如今越來越多兩黨議員支持。提出此案的Hawley指出,美國民眾早已對政治人物利用內部資訊套利的現象深感不滿,並強調國會議員應該為選民服務,而非利用職權牟取私利。
翁履中說明,此提案源於多起醜聞,包括疫情初期有多名國會議員在市場崩盤前拋售股票,引發民眾對「政治內線交易」的怒火;在背景上,長年以來,國會議員股票投資表現遠超一般民眾平均水準,美國坊間甚至出現「跟著國會議員買股」的軟體,顯示市場對政客內線交易的敏感度。他提到,川普更在專訪中半開玩笑地提到,「我親眼看到裴洛西(Nancy Pelosi)因內線交易致富。老實說,如果有這些資訊,我也會照做。」
翁履中指出,Hawley認為,國會議員應為人民服務,而不是服務自己的投資組合,此次重提這項多次闖關失敗的法案,挑戰的是國會長久以來難以撼動的「特權紅利」,主要卡在國會議員對自身利益的本能防衛。這次情勢有所不同,兩黨民眾對政治內線交易的厭惡感日益高漲,或許真有機會讓法案在裴洛西正式退休之前通過。值得思考的是,「台灣是否也有類似問題?民眾會不會也支持立法,禁止立委及家人在職期間繼續有個股交易?」
翁履中總結,資訊不對稱下,民意代表掌握政府政策走向,確實比民眾更有機會可以取得投資相關資訊,這種結構性的灰色地帶,不僅損害公平,更侵蝕民主基礎。裴洛西法案最終能否過關,表面上取決於國會是否真有勇氣對自己的特權開刀,和民眾壓力,但這項法案背後真正的推動力,靠的是川普加持,以及裴洛西在共和黨內的仇恨值。所以,禁止國會議員買賣股票的法案如果真的過關,前議長裴洛西除了訪台支持台灣民主的形象之外,還會多一個經過國會認證的美國股海明燈頭銜。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