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民進黨賣臺無底線,核心產業恐遭掏空

總統賴清德(左)、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右)3月6日於總統府召開記者會。(資料照,顏麟宇攝)

據臺積電4月21日公佈股東會年報,旗下海外佈局2024年損益狀況全揭露,包含美國、日本、歐洲廠區都虧損,美國廠去年虧損143億元,僅中國南京廠大賺近260億元。臺積電披露的2024年年報顯示,其在不同地區工廠經營狀況形成鮮明對比。美國亞利桑那州子公司2021年、2022年與2023年股東會年報中,分別虧損48.1億元、94.3億元與109.24億元,去年則虧損143億元,是美國新廠成立來最大虧損,換算臺積電亞曆桑那廠去年第4季開始量產之前,過去四年間已累虧逾394億元。

臺積電在美國的投資總額將達1650億美元。(作者提供)
臺積電在美國的投資總額將達1650億美元。(作者提供)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在持續虧損的逆風下,今年3月初美國總統川普與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曾共同宣佈,臺積電將對美國追加投資至少1000億美元,這也讓臺積電在美國的投資總額將達1650億美元,該投資被外界形容為「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單項外資直接投資」。

該消息傳出後,臺積電股價應聲下跌,島內輿論一片譁然,島內線民驚呼臺積電變「美積電」,對此,臺灣總統賴清德與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隨後在總統府召開記者會,會上魏哲家強調最先進制程產能、技術仍根留臺灣,公司的此項計畫對臺積電、臺灣,以及美國都有好處。

儘管如此,島內不少人仍然擔憂臺積電先進晶片技術外流,護臺「神山」遭掏空。民進黨因此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不少人質問總統賴清德為何要出賣臺灣最重要的科技產業。國台辦4月16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朱鳳蓮說,賴清德當局為了謀「獨」,主動出賣臺灣核心優勢產業,換來的卻是美國對臺課征高關稅,指責賴當局不顧民眾利益和產業發展前景,提出對美「大採購大投資討好方案」。但這似乎並沒有換得川普政府的友好對待,目前臺美關稅正處於震盪期,從32%到90天暫緩,臺灣政府如何把握時間對美國展開有效談判,民進黨對此早有謀劃。

在臺積電宣佈加大對美投資前,臺北舉辦了「全球數位人權大會」,借「全球數位人權大會」的名義,吸引了來自150多個國家,共計3000多名所謂的人權代表參與。其中在「X」社群平臺擁有近200萬名跟隨者的「李老師」與其合作夥伴方臉也參與了會議。「李老師」和方臉特意參加了民進黨發言人李林等人主講的「應對中國戰略」講座,自「李老師」訪臺後,他發佈的臺灣相關的推文大幅增加。民進黨人企圖利用「李老師「箝制島內民眾的言論思想自由,通過「李老師」製造輿論影響,以取得與美國談判的籌碼。

民進黨不僅把島內核心最具戰略價值的資產送給美國,近期還將矛頭對準了國民黨,先後搞出大動作,要把國民黨領導層一網打盡。

2025年以來,島內的鬥爭不斷上演,全臺大罷免持續延燒,賴政府全心全意投入大罷免,利用各種低劣的技術性策略杯葛反制,已造成體制運作的癱瘓。從大罷免的聲勢來看,民進黨不愧是厲害的動員鬥爭團體,把臺灣政治、社會、黨內都撕裂。前總統馬英九曾提到,當美國總統川普祭出關稅大刀,賴政府卻束手無策,這不就是無能嗎?當我們看到賴總統將臺灣的護國神山臺積電奉送給美國,這不就是不當嗎?當我們看到政府用不當手段對付在野黨主席柯文哲,這不就是獨裁嗎?一個既無能又不當而獨裁的總統,未來就很可能激發人民抗爭與兩岸對抗。 (相關報導: 台積電Q1財報亮眼,Q2受關稅戰影響多大?財經專家曝「2家公司」營收是關鍵 更多文章

*作者為自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