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航運格局可能面臨重大變革之際,美國總統川普近日提出了一項大膽主張,要求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對美國船隻免費開放通行,此舉可能每年為美國企業節省數億美元運輸成本,同時重塑美國在全球航運要道的影響力。
川普於4月26日在其社交媒體平台Truth Social上發表聲明:「美國的軍用和商用船隻,都應該能免費通行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要是沒有美國,這兩條運河根本不會存在。」他同時指示國務卿馬可.盧比歐「立即處理並正式敲定這件事」,展現出美國強勢主導全球航運秩序的決心。
美企是巴拿馬運河最大客戶群體
這一提議背後涉及龐大的經濟利益。據巴拿馬運河管理局數據顯示,每年約有1.4萬艘船隻通過巴拿馬運河。美國交通部報告指出,2023財政年度運河通行費收入高達33億美元,其中美國船隻占總通行量約70%。美國多家大型貨運公司,包括馬士基美國分公司、地中海航運公司及主要能源出口商,是運河的最大客戶群體。
根據運河管理局的收費標準,一艘商船通過巴拿馬運河的費用通常在20萬至45萬美元之間,視船隻大小和貨物類型而定。某些特殊情況下,如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單次通行費可能超過50萬美元。
同樣,蘇伊士運河的通行費也相當可觀。埃及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報告,2023年該運河收入創下歷史新高,達94億美元,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紅海地區局勢緊張期間美國和歐洲船隻的航運需求增加。
2025年初,葉門胡塞武裝對紅海航運路線發動一系列無人機和飛彈襲擊後,川普政府採取了強硬回應,授權對胡塞武裝的軍事設施進行持續轟炸。美國空軍和海軍部隊執行了數十次精準打擊,目標是消除胡塞武裝的戰力。五角大廈官員明確表示,行動旨在「永久恢復前往蘇伊士運河的商船航行自由」。
川普將這些軍事行動定位為遏制伊朗在中東地區影響力擴張的關鍵一環,同時保障美國商業利益。
針對中國,川普增加巴拿馬運河周邊安全措施
在中美洲方面,川普政府正同步加強巴拿馬運河周邊安全措施,明顯針對中國在該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4月9日,美國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宣布擴大與巴拿馬的安全合作夥伴關係,並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其中包括美國軍艦和支援艦艇「優先且免費」通過該水道的計畫。
赫格塞斯在巴拿馬城明確表示:「巴拿馬運河是關鍵要地,必須由巴拿馬與美國,而不是中國,來確保安全。」這一聲明凸顯了美國對此航運樞紐的戰略考量。
巴拿馬運河對美國經濟意義重大,它將美國東海岸與亞洲之間的航運距離縮短了近8000英里。根據美國海事管理局的統計,美國約40%的貨櫃運輸都依賴該運河。
從歷史角度看,美國在20世紀初由總統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Jr.)主導下建造並控制了巴拿馬運河。1903年,在美國軍事支持下巴拿馬獨立後,美國根據《海伊-布納烏-瓦里拉條約》獲得了運河的建造和運營權。運河於1914年開通,成為美國經濟和技術實力的象徵。雖然美國根據《托里霍斯-卡特條約》於1999年結束了對運河的直接控制,但該水道對美國貿易流動仍然至關重要。
潛在經濟效益與外交挑戰
除了地緣戰略意義外,川普的提議可能為美國企業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特別是那些高度依賴海運進出口的能源、農業和製造業企業。然而,這一主張的實際執行方式尚不明確,美國國務卿魯比歐是否會透過外交手段、經濟壓力或與巴拿馬和埃及政府達成新協議來落實川普的指示,仍有待觀察。
在全球航運安全和自由貿易面臨多重挑戰的背景下,美國這一主動姿態將如何改變國際航運秩序,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更多風傳媒獨家新聞:
‧ 巴拿馬港口交易再添變數:中國政府發動輿論戰 (相關報導: 港媒籲李嘉誠終止巴拿馬運河交易 蔡正元批文革復辟:有犯罪事實應告到港府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