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台灣交換生在前往荷蘭時,因行李中夾帶含有蘆薈萃取成分的面膜,觸犯當地植物進口法規,被海關帶往小房間盤查,最終開罰150歐元(約新台幣6000元),並留下刑事紀錄。事件曝光後,引發網友熱議,直呼「第一次聽到這種規定」。
面膜藏蘆薈成分恐遭海關開罰
該名交換生在社群平台Threads發文分享經驗指出,自己在荷蘭機場入境時,海關見行李中有面膜便仔細檢視成分表,發現其中標有「aloe extract」(蘆薈萃取),隨即以「未經許可攜帶受保護植物進口」為由開出罰單,令她無奈表示:「解鎖荷蘭第一張罰單,下次一定會查清楚再帶東西出國。」
根據規定,許多植物及其衍生產品受《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保護,蘆薈類植物名列其中,僅有常見的翠葉蘆薈(aloe vera)例外,但若包裝標示不清,如單寫「aloe extract」,仍有被認定違規的風險。
網友建議:少帶動植物種類產品
事件引發大量網友共鳴,旅遊達人「傑西大叔」留言指出,蘆薈雖受管制,但若標明為「aloe vera」則不受限制,提醒旅客出發前務必確認產品成分與官方規定相符,避免不必要的罰款與法律糾紛。 (相關報導: 1東西在桃機被宣布禁用!全球5大機場也一樣,一使用就挨罰 | 更多文章 )
許多人表示首次得知面膜也可能違規,「這根本冷門地獄知識」、「花錢買教訓」,有人分享自身經驗透露,「曾因帶蘭花萃取面膜被罰100歐元」、「歐洲真的超嚴格,成分標示稍有不同就完了」,也有網友建議「其實進歐盟最好不要帶動植物種類的產品,他們很容易查大包小包遊客」、「路過順便提一下,蘭花莖石斛也有做成飲料沖飲,中成藥也有很多雷的,要查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