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季即將到來,許多文科系畢業生正面臨就業議題的焦慮。一位文組碩士畢業生近期在Dcard分享了她的求職心得,引起廣大共鳴。這位畢業於知名大學的女網友坦言,即便擁有碩士學位和名校光環,她仍然將自己定位為普通畢業生,對於能找到高薪工作也不敢抱太大期望。
現實就業環境下的自處之道
原PO直言面對30K或32K的薪資「當然做」,因為在當前就業市場,最終畢業自哪所學校似乎已不再那麼重要。她特別為同樣不小心踏上純文之路(文、史、哲、教等)的學生提供了六點建議,並表示最好從大學時期就開始進行。
一、語言能力的重要性,建議在大學四年內要全力提升英文聽說讀寫能力,並考慮學習第二外語。
二、熟練掌握Word、Excel等文書處理工具也是必備技能,甚至可考取相關證照以增加競爭力。
三、建議則是充分利用大學資源,包括跨系修課、輔系或雙主修。邏輯思維較強的話可以修習入門程式語言或商業相關課程。
第四、五項建議聚焦在求職準備上。原PO提出從大一就可以開始瀏覽求職網站,了解理想職位需要哪些硬實力和軟實力,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大三、大四的實習機會也不能錯過,因為實習經驗很可能成為未來就業的重要敲門磚。
最後原PO特別呼籲文科畢業生要「保持極度謙卑的心」。即使來自知名學府,也不應心態膨脹或期待畢業後能輕鬆獲得高薪工作,更不要低估進入科技業的難度。
網友血淚共鳴
貼文一出引起許多網友共鳴。有人認同原PO的看法,表示如果對文組只是感興趣,沒有專業發展規劃,可以旁聽課程或輔修就好,不要讀文學院。如果越學對文組越感興趣,研究所時再轉進文組也可以,而且相對容易風險也較低。
也有網友大方分享自己作為文組出身,在美國達成了年收入400萬的經驗。他認為語言能力雖是基本條件,但真正的差異化在於專業技能。文科生如果想在就業市場脫穎而出,英語程度需要遠超一般水準(多益接近滿分),或掌握多種外語。然而這僅是入場券,真正的關鍵是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如數位行銷、資料分析或顧問服務等。這些領域雖然需要一定的數字敏感度,但相較台灣高中數學的難度,只要願意學都能掌握。
他表示透過語言優勢突破地域限制也很重要。台灣文科畢業生面臨的薪資天花板(月薪3到4萬元)往往沒辦法反映真實價值。如果能善用語言優勢尋求海外發展,無論是德國、日本或美國,都能找到更多高薪機會。舉例來說,僅僅精通Excel等辦公軟體,在國際職場就能獲得年薪200萬以上的職位。他也呼籲文科畢業生不要被台灣的薪資環境限制眼界與自信,文科生追求高薪並非不切實際,關鍵在於是否願意跨出舒適圈,尋找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相關報導: 1行業是「文組最好工作」月薪贏9成同學!他小投資就年薪百萬:不用像科技業血汗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