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京東、美團「燒錢式」擴張 誰能在即時零售市場稱王?

中國兩大外送平台京東、美團競爭激烈。(網路圖片)

圍繞著京東美團外賣的行業大戰在中國民間引發劇烈的反映。4月21日一早,京東在微信公眾號上發佈一封公開信,直指「競對平臺」(美團)再次玩起「二選一」遊戲,強迫騎手不能接京東平臺的秒送訂單。當日晚間美團表示,從未限制騎手在餓了麼上接單,未要求騎手不跑閃送、順豐等其他即時配送平臺,同樣更沒有任何理由對某平臺進行任何限制。

在北京不少送餐騎手表示,京東在剛開始搞得價格戰確實吸引了不少同行轉走,但是未來能否持續下去還要看最後誰能堅持下來。

京東和美團作為中國兩大互聯網民企,解決了數以萬計的失業問題,在中國經濟不振的情況下,一些失業的人會選擇送外賣維持生計,這些人在乎工資和社保問題。在京東宣佈將為全職騎手繳納社保後,美團也緊接著發文稱將會為穩定兼職騎手和全職騎手繳納社保。但是此前美團曾因為種種工傷事故和無法提供保障屢遭各界詬病。包括在海外社交平臺上,也流傳該平臺對騎手的安全保障毫無作用的視頻。

京東推出外賣業務的時間點是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今年一月份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的時候,當時美團CEO被邀請前往參會而京東則沒有,但是京東的舉動卻給即時零售行業開創了新的案例。這也突顯出中國民企在發展中,除考量商業思維,也要有政治思維。

目前在中國大陸任何所見的市面上的消費品皆可外賣,包括一些店鋪未上架外賣也可以通過跑腿來實現。

價格戰背後食品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能否改變舊印象?

隨後,京東為了更好的將自身形象提升,4月21日,「外賣員」劉強東(京東創始人兼董事長)上線,與一線外賣員同甘苦、吃海底撈、喝大酒的畫面,再度將「中國好老闆」的形象刻畫地淋漓盡致。第一位被劉強東送到手的顧客是來自北京亦莊經濟開發區的一位年輕白領,事後他在小紅書上發帖稱「自己並沒有配合京東演繹劇本,對於東哥的到來自己也很驚訝,甚至一度在合影時也是穿著隨意」。

京東創辦人劉強東(左)當起送貨員。(小紅書截圖)
京東創辦人劉強東(左)當起送貨員。(小紅書截圖)

在大陸圍繞外賣之間的價格和食品安全的問題也是近幾年屢見不鮮,此前由於美團的快速崛起導致一些外賣商家多是小作坊製作,甚至出現專門製作外賣的所謂「外賣樓」,對比於京東則是要求商家必須有「堂食」才能上線外賣,這對於消費者而言似乎多了一層食品安全上的保護。

由外賣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外界所關心的事情,但是現在看來由於美團和京東兩家隨引發的商戰則是成為這些「黑食品作坊」的如芒背刺,雖然食品安全問題依舊存在,但是相比於幾年前早已減少許多,因為現在擔食品安全的責任要遠比之前付出的代價要高。

商戰帶來的直接影響是消費者和商戶間的利益,對於剛剛進入外賣行業的京東來說,價格補貼戰也是慣用的手段。因京東騎手數量較少的原因,導致剛剛上線之後很多商家餐品無法及時送達,並一度導致京東外賣頁面「崩潰」,事後京東對所有當時下單用戶給予一張20元的無門檻券作為補償。 (相關報導: 北京觀察》「民營經濟」成中美博弈變數 中國學者:台商應審時度勢尋轉機 更多文章

中國即時零售業開新局 對經濟復甦有多大幫助?

從中國兩會閉幕至今,各地黨政機關都在圍繞著如何促消費來解決疲軟的地方財政和經濟增長,即時零售業則給這些地方部門帶來新的希望。一度也出現,地方黨政部門要求對於外賣、跑腿等即時零售業的新職業要求設立黨組織,以加強所謂「監管」需要,同時也能發揮社會維穩的功能。但並不是因為設立了所謂「黨組織」之後這些新行業出現新轉機,而是流於形式上的一種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