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成淨零排放已是各地企業刻不容緩的工作項目,而西門子不僅以自身科技打造由世界經濟論壇認證的永續工廠,也持續協助夥伴實現永續目標!
在維護全球環境、實現聯合國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的共識之下,永續發展已不僅是各地企業必須關注的議題,也是各方正努力執行並尋找更佳解方的現在進行式。而作為德國政府「工業4.0」高科技發展計畫之下的重要領航員之一,以及數位雙生(Digital Twin)的科技提供者,西門子(Siemens)不僅協助各地商業夥伴積極轉型,近年更結合人工智慧(AI)領先技術,為數位與淨零轉型帶來新解方。而西門子自1955年進入台灣市場以來,便持續協助製造、建築、電網和軌道運輸等重要領域發展,新任台灣總裁暨執行長張合翕(Frank Grunert)不僅接棒傳承,對於西門子在台灣的未來發展,以及公司自身對於淨零減碳的努力,都有一番新的願景。

以4.0精神創新的淨零轉型夥伴 –「以少達多」、節「源」減碳
「『科技創新』是集團的重要精神,不論是工業4.0、城市4.0或是交通4.0,西門子都透過科技創新推動智慧化升級,在台灣的重要產業領域,如製造、能源、建築以及軌道運輸,我們都參與甚深。」張合翕表示德國的「工業4.0」戰略旨在推動製造業數位轉型,透過物聯網(IoT)、AI與數據整合等科技,實現機台、系統與製造流程的高度連接與自動化。這也有助於打破傳統「資料孤島」的限制,打造資訊透明、反應快速且高效率的智慧產線。
以工業4.0的精神作為發展核心,西門子所提供的整合性軟體與服務,能有效地提供數據分析,用以改善模型、運用資料進而強化製造流程,過去藉由數位雙生(Digital Twin)的模擬技術,便可協助企業在設計的初始階段解決許多問題,近年加上AI領先科技的輔助,更能加速實現淨零轉型目標。簡而言之,透過數位雙生及人工智慧的科技,協助客戶及自身「以少達多」、節「源」減碳,即是西門子近年以及放眼未來持續成長的關鍵策略。近期實例包括協助錼創顯示科技在推動顯示技術發展之際減少材料浪費、攜手中興電工打造可使用再生能源且供電穩定的充電站、協助高雄捷運以提升營運效率的方式啟用紅線岡山站、幫助台北南港展覽館進行綠色轉型,並為台電導入能降低環境負擔的設備以達到節能訴求。
打造宜居城市的數位策略
西門子目前已是RE100再生能源倡議、EP100全球能源生產力提升倡議、EV100全球電動車倡議,以及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等國際重要永續指標的成員,淨零減碳的精神已深植企業DNA,而科技則為其利器,張合翕特別強調:「數位科技與淨零減碳的轉型必須攜手並進,缺一不可。」 (相關報導: 環保減塑GO!花王台灣積極從源頭開始減塑,擴大使用100%回收樹脂 | 更多文章 )

於協助台灣企業的過程中,他發現台灣51%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製造業,20%來自建築業,交通領域的排放量亦不容小覷,西門子在台灣市場的現下挑戰,便在於提供相關產業永續轉型的方案,協助實現去碳化的目標。他也指出台灣的島嶼條件所造成電力與水力等環境資源的限制,亦可透過西門子的科技解決方案獲得解方,由此不僅能幫助企業節能,也符合國際所需的環保標準,他說:「我發現很多公司都將永續發展列為首要任務之一,除了內在動力,也因某些機制的要求使然,例如歐盟和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就扮演重要的角色,以出口為導向的產業必須正視這樣的挑戰。我們期盼持續提供創新科技給我們的客戶,幫助他們提高資源效率、減少碳足跡,讓我們的客戶變得更具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