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推薦週報|人物專訪特輯》十年前沒有政治劇?〈國際橋牌社〉導演汪怡昕這樣說,男性專屬?從威士忌看「性別平權」,及其他風格觀點

(圖/汪怡昕 提供)

你是否好奇過,導演的生活是怎樣?拍片會遇到什麼困難,身為TED的策展人,經歷過什麼事,才選擇點亮別人呢,本週 1% Style 為大家準備了三篇人物專訪文章,邀請您一同探索他們的人生故事。

本週 1% Style 精選了三篇值得你細心閱讀的人物專訪優質文章:

「將台灣的記憶,講給還沒有這段記憶的年輕人聽。」|與《國際橋牌社》導演汪怡昕聊聊 台灣政治劇的挑戰與契機

你知道10年前的台灣,是沒有政治題材的影視劇嗎?導演汪怡昕,對此很困惑,「台灣是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為什麼沒有政治片呢?」因此他成為了開路先鋒,拍攝《國際橋牌社》至此開啟台灣的政治劇市場,隨著《國際橋牌社》第一季、第二季、外傳的成功播出,他決定開啟新篇章拍攝《國運之戰》。

「沒有記憶,就沒有血性,沒有血性,就沒有國家!想將台灣過往的記憶,講給沒有記憶的年輕人聽。」-汪怡昕

荷西統治、明朝、清代、日治、民國,台灣經歷多個時代,歷史的悲傷與歡笑,深深刻畫在島的記憶中,還記得那些伴隨著你從國小至大學,甚至研博時期的歷史事件,如霧社事件、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美麗島事件、野百合學運,這不是課本上的文字,而是很多人真實的故事,身爲台灣人,你曾了解過嗎?

台灣是個自由民主的國家,對於政治、海峽兩岸的議題,每個人皆有不同的見解,但你有發現嗎?現今年輕人對於政治冷感度其實蠻高的,雖然不乏有熱情參與的民眾與青年,然而很多人認為,這話題離生活太遙遠,碰不到,維持現狀就好,甚至在共機不斷擾台的幾年間,有些人對此危機,早已習以為常,漠不關心。反過來思考,現在發生的事就如此看待,更何況對台灣過去的歷史呢?台灣政治連續劇題材的第一位開路先鋒,身為導演、製片人的汪怡昕這樣說:「台灣走到今天,是經過很多人的付出。」現在的生活,是先人們不斷努力、改革、抗爭,才有如今的台灣,也許我們該好好瞭解,屬於這個島嶼的記憶。

(圖/汪怡昕 提供)
(圖/汪怡昕 提供)

入行已三十五年的汪怡昕,拍戲劇起家,但有一段時間覺得「原來拍戲就這樣哇!」,因此中途離開產業。他告訴我,當時影視圈有個風氣,電視劇第一集一定要開紅盤,所以許多片會將錢砸在前幾集,採用實景拍攝,後面則進棚錄製。「我正值年輕,滿腔熱血,加上畢業於電影系,很不習慣這樣的做法,但直到有次事件後,改變了我。」聽到這,確實讓人很好奇,究竟是發生什麼事?讓一個剛入職場的年輕人改變態度了:「那時,在片場會不經意提及『我是唸電影的』,然而有次被一位燈光老師傅教訓了,他大概覺得我很自以為是」,叫我去照一下燈,我當然不會呀!從此之後,我再也不敢在片場這樣說。」這一遭,也讓一位年輕氣盛的少年,收起了氣焰。

風味有沒有「性別」?她用感官語言改寫威士忌的世界觀|與 SMWS 風味策展人 Julie Roberts 的一場跟性別有關的對談

在許多人的既定印象中,「威士忌」是男人喝的酒,但女人呢?不能喝嗎。在產業中工作的 Julie 說到,以前的環境,真的如此,但近幾年變了,越來越有趣。她期望能讓更多女性相信,現在的自己有發聲的權利,有能力改變這個產業。